聰明媽媽與叛逆寶寶“過招兒”
你的寶寶是否總是很煩躁,愛哭鬧,而且總是要人一直抱著?你的小孩是否很頑固,武斷又非常苛求,你是否面對這樣的叛逆寶寶而束手無策呢?育兒專家告訴大家怎樣解決和孩子的“沖突”。
叛逆寶寶讓家長沒轍
“寶寶2歲以后,變得越來越難管教,不僅無緣無故發脾氣,還常常故意逆著媽媽的意思做,這是怎么回事呢?”讀者王女士來電傾訴:上周末她帶女兒上街,準備給她買雙鞋、一件外套。小家伙很興奮,一會要坐搖搖車,一會要看烏龜,就是不進鞋店。王女士不停地哄他:“寶貝,媽媽給你買雙漂亮的鞋子,好嗎?”好不容易進了家鞋店,服務員推薦一雙帶哨子的鞋,有兩種顏色。小家伙穿上一雙就在地上不停地蹦跳,再也不脫了。王女士讓寶寶換一雙試試,小家伙說什么也不干。而且邊哭邊說:“不脫,不脫!”王女士好說歹說,孩子才換了另一種顏色的鞋。可是這次小家伙長了個心眼,穿著鞋就跑了。“孩子大了,就有自己的主見了,再也不是聽話孩子了。”王女士大發感慨。
東風新村讀者田女士的兒子今年4歲了,也一樣“不聽話”。田女士覺得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可現在家長說什么孩子都不聽,真是越大越難管教。“今天又被他爸爸打了,我看著非常心疼,又擔心不嚴加管教孩子長大以后會變壞。”田女士說,每一次孩子自己出去玩,家長都很擔心。因為孩子無論到哪玩兒,看見什么東西就拿什么東西,拿了還不還給別人。“我們經常教他拿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還,在哪里拿的還要放回哪里去,可他就像沒聽到一樣,拿了就走。如果是和兩三個跟他一樣大小的孩子玩,他要么玩的不顧一切,要么就和別人打架,大人說什么他都不聽,只有他爸爸拿棍子到他身邊去威脅,他才聽話。”
寶寶進入第一個心理反抗期
陽光寶貝親子園園長表示,媽媽們先別急著擔心寶寶“變壞”寶寶2歲后,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對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會表現出越來越大的主觀選擇性,喜歡說“不”“我就要……”這表明,寶寶已經開始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心理反抗期。
徐園長認為,這個階段寶寶所表現出來的“我不要”或“我就要”,其實是一種探索的過程,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的認識到這種心理特點,一味訓斥、懲罰或阻止孩子,就會導致寶寶的“發展危機”,獨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壓抑,例如,做事畏首畏尾,凡是看大人眼色,甚至執拗性強,逆向而行等。
與寶寶“過招兒”做聰明媽媽
徐園長直言,當媽媽發現原來的乖寶寶越來越叛逆時,如何處理與寶寶“沖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徐園長向家長推薦一些育兒經驗,可以幫助像王女士、田女士這樣的媽媽,讓他們學習如何對待令人頭疼的小寶寶,做個聰明的媽媽。
夸獎語言可減少寶寶的反抗行為
徐園長介紹,2歲以后的寶寶總和媽媽對著干,你越說:“你不要……”,孩子馬上會對你說:“我就要……”。
其實,家長細心分析就會發現,孩子并不是反對大人所說的內容,而是不愿聽大人說否定他的話。徐園長說,家長可以試著用直截了當的語言對他提要求,效果會比原來好。因為,2—4歲的寶寶會拼命保護他們的自我意識,不管正確與否,他們會對否定者產生強烈的反感。所以,家長應該多對寶寶使用正面鼓勵的語言,用夸獎引導寶寶向好的方面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