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化的語言在小班常規管理中的運用
小班寶寶剛入園不久,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各異,習慣不一,面對幼兒園這個新環境,他們正在摸索著適應。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對幼兒的引導顯得很重要,讓幼兒聽老師的話,形成養成良好的常規,實屬不易,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在這方面還需要積累很多經驗和辦法。
通過開學到現在一個月的實踐,我發現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擬人化的語言能更好的讓幼兒理解和遵循。
幼兒第一次上繪畫活動,使用蠟筆涂色,在活動結束后,孫老師發現有幾只蠟筆的外殼被撕掉了,于是就對幼兒說:“你們看,蠟筆寶寶的漂亮衣服被撕壞了,小朋友要是你們的新衣服被弄壞了,你們會不會不高興?那現在蠟筆寶寶的新衣服都沒了,它要哭了,以后不和你們做游戲了!苯涍^這次后,小朋友們就學會了愛惜蠟筆,再也沒有發生撕外殼的現象。
在午睡時候,孩子們脫下的鞋子就隨地扔下,過道上全是亂七八糟的鞋子。我就提醒孩子把鞋子放整齊,擺在床底下?墒牵瑳]有幾個孩子有反應。這是孫老師就說道:“小朋友累了,要午睡了,你的鞋子寶寶也累了,要午睡了,請把鞋子寶寶整齊地放在一起,讓他們躺在小床下休息吧!边@下孩子都行動了起來,聽話地把鞋子放好。
在了解到要多使用擬人話的語言后,我就開始了實際運用。在晨間桌面游戲后,要幼兒自覺把積木放進籃子里,我就會說:“積木寶寶要回家了,我們輕輕地把它送回家。”孩子們就會很聽話地把積木放回籃子。
幼兒的思維具有通靈性,使用擬人化的語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更有效地促進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