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小魚吐泡泡》說課教案
二、引導學生欣賞康定斯基的作品《圓之舞》ppt。幫助學生整理前面獲得的經驗.
有個畫家畫了許多泡泡,看看他畫的泡泡和剛才你們看到的泡泡一樣嗎.他畫的泡泡是怎么樣的呢?引導學生說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
這些泡泡都是緊緊地靠在一起的嗎?(引導學生觀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歡和好朋友擠在一起,有的喜歡單獨呆在一個很空的地方一樣。)
【此環節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觀察泡泡不同的組合方式,特別是重疊、聚合、分散的組合方式,以幫助學生豐富泡泡組合的圖像經驗,便于學生在后面創作時主動運用。用"緊緊這個詞來引導學生具體感受泡泡的組合方式很關鍵,因為學生受智力殘疾的障礙,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問題太寬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他們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對智障學生來說問題具體、語詞準確特別重要!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印泡泡的狀態.
出示大底板,指著底板上的小魚說:"小魚也喜歡用嘴巴吹出許多的泡泡呢。我們怎樣幫小魚吐泡泡呢?(教師逐一介紹工具材料—瓶蓋、水粉顏料、抹布。)
請學生觀察瓶蓋的形狀。想辦法畫泡泡。
教師示范用瓶蓋印畫。你們想讓小魚吹出一個什么樣的泡泡呢?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每說出一種,教師就在底板上印上一個"泡泡",在印之前教師問:"你們想把它貼在中間還是旁邊,上面還是下面呢?"同時教師用動作演示每一個地方。最后將"泡泡"印在學生選擇的位置上。邊印邊提醒學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瓶蓋,輕輕沾一點顏料,抬起手,將瓶蓋控一控,再把泡泡印到底板上!贝藭r提示學生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時用抹布擦去。
當印第4個"泡泡"時,教師問:"是緊緊靠著第一個泡泡呢,還是離它遠一點,或者離它很遠呢?
【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學生運用前面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圖像組合意識。教師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確怎樣印在一起或分開印,將學生無意識的拓印引導為有意識的拓印。通過與學生討論如何選擇"泡泡"的大小和顏色,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為后面學生的個性化拓印作鋪墊】。
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今天我們要學習用瓶蓋蘸顏料印泡泡"。誰會印"泡泡了?請個別學生上來演示如何正確拓印。
【本環節是使學生逐步掌握每種工具的使用方法,通過個別學生的演示,教師能比較清楚的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學生創作
教師鼓勵學生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學生隨著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學生印的過程,老師要不停地巡視指導,提醒學生選擇顏色、大小不一的瓶蓋拓印,并將多余用抹布擦干凈。
【這一環節是印的過程。印的過程中學生共同合作,共同游戲,共同體驗印得樂趣,】
五、引導學生欣賞作品.
師生一起將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師引導學生到前面說說自己印的泡泡,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別人的作品發表看法。如:"你喜歡哪里的泡泡呢?”
【設計意圖:評價學生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六、結束部分
學生和教師唱著《小金魚》的音樂游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