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英語活動:抱抱
四、提出問題,一起理解故事并學說單詞。
師:小朋友們聽出有哪些小動物在抱抱嗎?你最喜歡誰呀?
幼:河馬,大象,小白兔,我喜歡小貓
師:要說剛才你聽到的故事里,最喜歡誰?(干脆直接取來隨身攜帶的小包,從“奇妙的口袋”里拿出小動物玩具,)
是不是這個?大象mummy.是不是這個? 河馬baby.
幼:不是!這個比較小,應該是大象baby, 這個比較大,應該是河馬mummy.
師:那就象它們問好吧!
幼:“hello! 大象baby, hello! 河馬mummy.”
(后面的小動物,我就讓幼兒閉著眼睛在袋子里摸出來,每取出一種小動物,幼兒都要比一比、辯一辯,說說它應該是mummy, 還是baby, 不知不覺中,幼兒已經在反復重復著故事當中的主要單詞 mummy, baby.一一取出來的小動物讓他們一個個站好,毛絨絨的頭飾站不住,一摔到,幼兒就開心的大笑,于是我就拿個直筒積塑塞進去讓小動物站起來,最后一個河馬沒有積塑幫助了,怎么辦呢?于是我拿起了沒喝完的礦泉水瓶子。這個過程都體現著一種真實、隨意與生活化的東西,看似隨意,卻有著老師自己獨特的思考。)
師:它們是怎樣相互擁抱的?
幼:碰鼻子,碰耳朵……
(這一段我啟發幼兒用碰鼻子、碰耳朵、碰肩膀、雙手摟抱的方式表現擁抱,邊碰邊學說:hug, hug, hug, 師幼之間、幼兒之間都體驗身體相碰的親密、有趣與快樂。)
分析:(傳統故事教學在講完故事后的提問顯得特別重要,目的在于幫助幼兒回顧理解故事的內容和中心思想,用雙語小故事則是利用講故事時,多次重復的單詞、短句,給幼兒一個反復聽、反復感受的過程。因此,故事講完之后的提問重點應該是這些單詞、短句,還要突出一個趣字,讓幼兒在回顧故事情節、片段的過程中,玩一玩、動一動,在和老師、小朋友之間的互動交流中,體驗身體相碰的快樂與有趣。)
五、游戲:鞏固練習
1、歌曲游戲《碰鼻子》
師:大象mummy 和大象baby會唱一首好聽的歌,(師拿起大象mummy 和大象baby)
我們來聽聽:“大象mummy, 大象baby, 碰鼻子……
幼:……碰鼻子,hello! hello! mummy, hello! hello! baby, 碰鼻子,碰鼻子。
師:小朋友怎么一下就學會了?(故意裝出一臉驚奇的樣子,幼兒唱歌的聲音就更大了。從第二個“碰鼻子”開始,幼兒已經能自然跟著老師一起唱了。)
師:那朱老師就來當大象mummy, 小朋友就來當大象baby。
(老師站起來,模仿大象動作時,幼兒也已經全部站了起來,(照片)跟著老師很有興致地邊唱邊表演起來。
2、活動游戲:《touch the…》.
師:瞧!這些小動物都站在前面的地板上了,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how many?
幼:1、2、3、4、5、6、7、8……
師:這兒有兩把小錘子,一會兒聽到誰的名字,就去找一找、敲一敲。ok?
幼:ok!(師把兩把小錘子遞給兩個小朋友,然后走到孩子們的身邊,跟幼兒相互商量。)
師:咱們來讓他找找大象mummy(小聲,故作神秘狀)
幼:大象mummy!!(幼兒的聲音格外大,不需要老師去說了。)
(拿著小錘子的幼兒就到前面去找了,看到站在那兒的大象mummy,就用小錘子去敲了,顯得格外高興。)
(分析:游戲、表演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兩只老虎》的曲調是孩子們最熟悉的,用此曲調不用去教,幼兒就能跟著老師一起邊唱歌邊表演邊游戲了,當老師故意裝出吃驚的神情時,幼兒就更得意、更有信心了,此時他們充滿了自信、開心與快樂,每個孩子的臉上都蕩漾著喜悅與興奮!在快樂中進一步練習單詞和問候語。因此,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是孩子們最開心、最愉悅的時候,邊唱歌邊碰碰鼻子、碰碰耳朵,熟練了,還可以對唱或碰碰其他的部位,充滿著溫馨與童趣,孩子們在邊唱邊表演的活動中充分體驗著快樂。找一找、敲一敲的游戲也是幼兒最喜歡的。老師走到孩子們的中間,悄悄和幼兒商量,于是,聽音找物的游戲就變成了幼兒在說了,游戲幼兒非常感興趣,尤其在用塑料小錘子敲響的時候,但這也是聽課老師們唯一提出的疑義,用小錘子去敲小動物,合適嗎?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發出響聲,讓他們敲敲打打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尤其是敲在小腦袋上,響一下或摔倒了,幼兒會覺得特別好笑,特別開心,但對可愛的小動物,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柔,應滲透愛心教育,有時會處于一種兩難的境地,用塑料小錘子聽音找物是訓練幼兒聽音、辯音能力的最好游戲,是創設幽默、有趣的情景呢?還是營造溫暖、關愛的氛圍?這是需要我思考與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