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小象與蚊子
一、活動目標1、熟練掌握“小象”、“蚊子”兩個角色的動作,能夠跟隨音樂合拍的表演。2、通過情境理解音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樂于參與音樂表演活動。3、能夠運用恰當?shù)谋砬榕c眼神,豐富自身表演。二、活動準備 1、小象、蚊子的圖片各一張。2、音樂音頻。三、活動過程1、開始部分1)引入(出示小象、蚊子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提問1:“老師今天請來兩位客人,你們肯定都見過它們,所以,老師要問一問,你覺得它們什么地方很特別?都有些什么特征?”(小象長鼻子,蚊子尖嘴吧、飛起來嗡嗡響)提問2 :“你覺得這些特別的地方有什么作用?”(??鼻子可以灑水洗澡、趕蚊子,尖嘴吧可以吸血等——引導幼兒配合相應動作)提問3:“小朋友們很了解這兩位客人的特點,那么,如果小象和蚊子碰到了一塊兒,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2、基本部分1)教師進行第一次表演。提問1:“你看到了什么動作?是小象的還是蚊子的?”提問2:“你覺得這些動作說明了小象和蚊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蚊子嗡嗡嗡叮小象,小象甩鼻子趕蚊子——引導幼兒從動作中分析故事情節(jié),了解音樂結構)提問3:“這個動作你覺得小象/蚊子在干什么?”(補充解釋幼兒沒有關注到的動作)提問4:“現(xiàn)在,老師要再表演一次,而且我有一個問題,蚊子飛來了幾次?這幾次有什么不一樣的?請小朋友們等一會兒告訴我! 2)教師進行第二次表演,配合故事講述。提問1:“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蚊子飛來了幾次?這幾次有什么不一樣的?”(第一次沒有叮到小象,第二次叮到了小象——強調蚊子第二次叮小象時的動作口訣“看見了叮”,與幼兒一起練習,幫助幼兒感覺音樂節(jié)奏)3)教師進行第三次表演,強調節(jié)奏與重音。提問1:“誰可以告訴老師小象甩鼻子的時候音樂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重音時甩起來)提問2:“蚊子先從哪邊飛來?每邊飛幾下?”(按節(jié)奏飛3下)4)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袄蠋煏脛幼鱽碇v這個小象和蚊子的故事了,那你們會不會?我們一起試一試!5)教師與幼兒分角色表演!艾F(xiàn)在,小朋友們是小象,老師是蚊子,我們看看能不能配合好。”6)請男生、女生分角色表演!澳猩F(xiàn)在是小象,女生是蚊子,我們來叮一叮!保ǹ苫Q)3、結束部分提問1:“我們學會了小象甩鼻子趕蚊子和蚊子叮小象的動作,那么,如果你是小象或者蚊子,你還會做什么動作?請仔細想一想,我們下一次就用這些動作來講小象和蚊子的另一個故事! 園任導師評議 1、 流程基本完備,但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過急,可以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自主體會。2、 考慮到音樂節(jié)奏與重音的問題,但沒有將重音段落獨立出來練習。 同學評議 1、幼兒興趣較高,動作基本掌握。2、沒有反復強調重音,幼兒沒有熟練掌握這段音樂時的動作。 自我反思 1、 流程、環(huán)節(jié)基本完備,但細節(jié)處沒有考慮完善,可以通過反復練習幫助幼兒感覺節(jié)奏與重音。2、 動作細節(jié)處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教師不應占據(jù)主導地位進行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