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藝術:烏龜
目標:
1.了解烏龜的外形特征,學習使用粘連、剪等方法制作烏龜。
2.喜歡泥工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準備:剪刀、橡皮泥、烏龜圖像資料、烏龜制作步驟圖
過程:
一、謎語導入
四把槳,水里游,遇到禍事就縮頭.壽命長,耐饑餓,背上甲殼可入藥。(烏龜)
二、觀察外形
欣賞各種姿勢的烏龜,讓幼兒了解烏龜的外形特征。
烏龜有幾條腿?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身體后面有什么?身體上面有什么?龜殼上有什么花紋?
小結:烏龜四條腿,頭上長著兩只眼睛,身上有一個厚厚的龜殼,身體后面有一條短短的尾巴,龜殼在遇到敵人的時候可以用來保護自己,龜殼來可以用來治病做藥材。
三、引導討論
1.觀察制作步驟圖,討論“烏龜怎么做?”。
小結:第一步——搓出一個圓球,第二步——壓成扁圓形做龜背,搓圓點在龜背上,第三步——捏出頭部粘在龜背前部,第四步——剪出四條腿,第五步——捏出又細又短的尾巴粘在龜背后面,一只烏龜完成了。
2.烏龜的腿用什么方法制作?
小結:用剪刀在身體下面的四個角上斜著各剪一刀,然后將剪下的部分往外拉就成了烏龜的四條腿。
四、動手操作
重點指導:
1.幼兒用剪刀剪出四條腿,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四條腿的制作。
2.用牙簽將頭、尾巴等部位粘合在龜背上。
五、展示作品
幼兒自由擺放作品,講講自己的小烏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