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飛(通用10篇)
誰會飛 篇1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初步學會兒歌。
2、 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實物投影儀,電視機。
2、 有活潑輕快音樂的磁帶一盤,錄音機一臺。
3 畫有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圖片一張。
4、會飛、游、跳、跑的動物頭飾三十只,大字卡:飛、游、跳、跑。
活動過程:
1、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做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動作。邊學邊引導幼兒說“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游游”,“豎起耳朵蹦蹦跳”,“四條腿兒跑跑跑”。
2、 請寶寶們找個位置坐下。初步學習兒歌的前兩段。
(1)“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哪些動物會飛呢?它們用什么飛的?怎樣飛呢?”“哪些動物會游呢?它們是怎樣游的呢?”
(2)“媽媽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連起來,你們聽,”教師念兒歌的前兩段。
(3)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念念。
3、出示圖片,學習兒歌后兩段。
(1)“這是誰?小兔怎樣走路的?”重點學說“豎起耳朵蹦蹦跳”。
(2)“這是誰?小鹿怎樣走路的?”重點學說“四條腿兒跑跑跑”。
(3)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學習兒歌的后兩段。
4、學習整首兒歌。
(1)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念念整首兒歌。
(2)和媽媽一問一答學念兒歌。
(3)看著圖片朗誦兒歌。
5、延伸活動:游戲“找家”。
請幼兒找自己喜歡的頭飾戴上,學學它們的動作,在音樂聲中看字卡分別找到相應的家。
反思:
1、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游戲環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我以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帶寶寶游戲、看圖象等方法,不斷變換形式主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使幼兒保持濃厚的興趣投入活動,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
2、 最后可再帶幼兒邊表演邊學習整首兒歌一邊。
誰會飛 篇2
玩法:
1、 長頸鹿阿姨邀請小雞、小貓等朋友去家里做客(幼兒隨著音樂走到場地中間)
2、 當音樂結束時會有人說“大灰狼來了”,大家一起蹲下,躲好。
3、 當教師說到:“會飛”時,拿到相應卡片的幼兒就“飛” 到中間說:“會飛”。
準備:
歌曲《誰會飛》的磁帶或cd
提示:
1、 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并樂意模仿聽到的聲音。
2、 除了玩誰會飛的游戲外,還可玩“誰會爬”“誰會跳”“誰會游泳”等游戲。
誰會飛 篇3
教學目標:
1、能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初步學念兒歌。
2、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愿意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告訴大家,嘗試仿編兒歌。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認識常見的動物,初步了解它們的運動方式;
(材料準備)活潑歡快的音樂、錄音機、ppt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初步學念兒歌;
(活動難點)嘗試仿編兒歌。
教學過程:
一、快樂的森林之家
·引導語:這里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許許多多的可愛的動物們都快樂地生活在這里。你知道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嗎?(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現在就請你們來扮演可愛的動物。(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想扮演的動物名稱、模仿動物的動作)
·聽,好聽的音樂響起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玩耍了。小動物們,大家快來吧。(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喜愛的動物)
二、可愛的動物明星
·剛才我看到了你們扮演的許多小動物。現在,有幾位動物明星要為大家表演節目了。讓我們看看它是誰。(播放ppt,幼兒說說小鳥、小魚的名字)
·這兩位明星有什么本領呢?教師一邊請幼兒模仿鳥兒和魚兒飛、游的動作,一邊反復念兒歌句“撲撲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點點頭”。
·請幼兒說說鳥兒和魚兒是怎樣飛、怎樣游的(學說兒歌句)
三、好聽的兒歌
·看著你們像真的鳥兒、魚兒那樣動作優美地飛和游,我就編了一首兒歌,名叫《誰會飛》。
·教師朗誦兒歌兩遍,后問:你聽到兒歌里說了什么?(請幼兒學念兒歌句)
·接龍游戲。玩法:幼兒問、教師答,引導幼兒學念兒歌。(之后教師問幼兒答)
·完整念兒歌,邊動作表演。
活動重點:初步學念兒歌。
四、仿編兒歌
·我們剛才說到了可愛的鳥兒和魚兒。你們還想說說哪個小動物?
·教師引導幼兒共同仿編兒歌句。
·邊念仿編的兒歌邊動作模仿。
活動難點:嘗試仿編兒歌。
誰會飛 篇4
一、教育目標
1、通過觀察圖面,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畫面內容。
2、理解故事幽默的結尾。
二、教學準備
1、觀看一些關于動物飛行的影像資料。
2、動物的寫實照片(不要卡通照片)可以飛的,不可以飛的。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你們猜猜今天老師帶什么來?(圖片)對了,今天老師帶動物的圖片給大家看。你們看,這是什么?(小朋友回答:大象、獅子、企鵝、鴿子、蚊子等)哇~你們真聰明,都知道這些動物的名字,那你們知道哪些飛,哪些不會飛嗎?
(2)、師:誰會飛?(小鳥會飛)對了,小鳥會飛,拍拍翅膀飛呀飛。那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這本《誰會飛》的書好嗎?
2、閱讀圖畫
1、第一頁:老鷹在做什么呢?(捉兔子)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沖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老鷹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老鷹的翅膀很大···它會飛等等)想一想老鷹會說什么?
2、第二頁:貓老鷹在做什么呢?(捉老鼠)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沖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貓頭鷹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貓頭鷹的翅膀很小···但是它也會飛等等)想一想貓頭鷹會說什么?你們知道老鷹和貓頭鷹屬于什么類型的飛行動物嗎?(鳥類)
3、第三頁:蜻蜓在做什么呢?(在河邊飛)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蜻蜓飛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想一想蜻蜓會說什么?
4、第四頁:蜜蜂在做什么呢?(在采蜂蜜)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蜜蜂飛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蜜蜂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蜜蜂的翅膀是透明的)想一想蜜蜂會說什么?你們知道蜻蜓和蜜蜂屬于什么類型的動物嗎?(昆蟲)
5、第五頁:蝙蝠在做什么呢?(飛)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蝙蝠飛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蝙蝠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蝙蝠的翅膀不是透明的,而是薄而多毛的皮膜,他不是鳥類,也不是昆蟲類,而是哺乳動物。)想一想蝙蝠會說什么?
6、第六頁:這是誰?(小雞)它的翅膀怎么樣?它想做什么?(飛)它能成功嗎?
7、第七頁:發生了什么事情?小雞會說什么呢?小雞為什么非不起來呢?(小雞和別的飛行動物不相同,它既有毛茸茸的翅膀,也是真正的鳥類,但是,它卻不會飛行,那是羽翼退化的結果。)
3.閱讀圖畫(再次)
結合第一次大書閱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么動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樣、它飛起來有什么特點等,為幼兒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線索完整描述畫面的內容。例如第一頁:老鷹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飛翔的時候用力扇動翅膀,飛得非常快!
4.總結分享
自由活動時,還可以請有興趣的小朋友幫助進一步的整理。將整理好的經驗網絡圖貼在教室墻壁上,作為幼兒日常學習和討論的資源。請幼兒回家后繼續和家長一起探索關于動物飛行的知識,搜集會飛的動物和其他會飛的東西的圖片。(叁考教師指導手冊)
三、再次閱讀圖畫
結合第一次大書閱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么動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怎么樣,它飛起來有什么特點等等)
《誰會飛》教學反思
讀本《誰會飛》從動物介紹自己會飛的特性開始,每一頁介紹一種會飛的動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但最后卻給了大家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該讀本為幼兒勾勒出了探索和分析“誰會飛”這個問題的思路,即為孩子示范了深入分析的方法,也為孩子提供了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空間。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先讓幼兒觀看一些關于飛行動物的圖片資料。讓幼兒知道動物飛行的基本要素——翅膀。通過觀察畫面,讓幼兒發現問題,如:小雞有翅膀,為什么不會飛呢?通過讓幼兒自由討論找到答案。因為小雞的翅膀短,身體大,就飛行不起來。
幼兒對《誰會飛?》的讀本很感興趣,紛紛踴躍發言,一些小朋友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很多會飛的東西,如:飛機會飛,熱氣球會飛等。本次活動達到初步建構和拓展關于動物飛行的教學目的。
誰會飛 篇5
教學目標:
1、在情景中理解兒歌內容,樂意朗讀,并用肢體動作表現。
2、體驗游戲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發現
(向幼兒呈現一個天空、小河的場景,里面放置著“魚”和“鳥”的動物教具)
師:
1、你看到了什么呀?(幼:天空、小河)
2、再輕輕的走過去一點,看看還有什么?它們在做什么?(幼:小魚、小鳥,小魚在游,小鳥在飛呀飛)
3、小魚在哪里游?小鳥在哪里飛呢?(幼:小魚在水里游,小鳥在天上飛)
4、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魚游和小鳥飛好不好?
(教師邊帶領幼兒模仿動作,邊朗誦兒歌中的四句:小鳥小鳥怎樣飛?撲撲翅膀飛呀飛,小魚小魚怎樣游?搖搖尾巴游呀游)
(二)情景中理解
師:1、剛剛我們小鳥和小魚是怎么飛怎么游的呀?(幼兒說不完整)沒有聽清楚呀,沒關系,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次朗讀兒歌)聽到小鳥是怎么飛的嗎?(幼:撲撲翅膀飛呀飛)小魚是怎么游的呢?(搖搖尾巴游呀游)
2、現在我們一邊學小鳥和小魚,一邊來說說它們是怎么飛怎么游的好嗎?(幼兒跟著老師邊模仿動物邊朗讀兒歌)
(三)情景中游戲
師:
1、還有誰會飛?誰會游呢?跟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幼兒兩兩相互說)
(出示各種會飛和會游的動物頭飾)
2、很多小動物,小朋友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也讓它們去飛呀飛游呀游。
3、(巡回提問)你是誰?你是怎么飛(游)的?
誰會飛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了解各種會飛的東西。
2、學習用問答形式演唱歌曲,并進行歌曲仿編。
活動準備:
1、教師幼兒共同收集的有關會飛的物體(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圖書、音像資料等)的圖書、圖片、音像資料等。
2、音樂CD(歌曲P6、P14),遙控器。
3、聯系扮演小鳥的幼兒。
4、翅膀貼紙人手一份。
5、鳥兒頭飾一只。
6、天空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表演形式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前幾天有位小朋友問老師一個問題,他問‘誰會飛?’”
請出小鳥(幼兒扮演),邊飛進教室邊說:“鳥兒會飛。”
教師:“鳥兒鳥兒怎樣飛?”
小鳥扮演者拍拍翅膀,說:“拍拍翅膀飛呀飛。”
教師:謝謝鳥兒幫老師回答了問題,再見!
小鳥:再見!
二、初步理解,學唱歌曲。
1、熟悉歌詞,動作表演。
教師:“誰會飛?”
(鳥兒會飛。)
教師:“鳥兒鳥兒怎樣飛?”
(拍拍翅膀飛呀飛。)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學鳥兒飛。
教師:“小鳥們飛得真好看,老師呀要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希望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完成。老師來問,你們來回答。看誰回答得最棒!”
2、以問答形式引導幼兒答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問一句。)
教師:“誰會飛?”
(鳥兒會飛。)
教師:“鳥兒鳥兒怎樣飛?”
(拍拍翅膀飛呀飛。)
教師:“小朋友真棒!是你們和老師一起編出了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把這首好聽的歌曲來唱一遍吧!”
3、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三、談論各種會飛的東西。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除了鳥兒會飛,還有什么也會飛?”
2、對應幼兒討論內容,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如:各種鳥類、蝴蝶、蜜蜂等昆蟲,蒲公英等植物,風箏、飛盤等物體,飛機、飛船等飛行物。
3、說說這些東西是怎樣飛的。
(請發言的幼兒學學該說物體飛的樣子。)
四、關于“誰會飛”的問答。
1、根據前一環節的討論,師幼進行“誰會飛”的問答。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會飛的東西。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問答游戲。老師來問,你們來回答。”
2、指認圖片,幼兒分組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有哦節奏地說一說。
如:誰會飛?飛機會飛。飛機飛機怎樣飛?轉轉螺旋槳飛呀飛。
誰會飛/蒲公英會飛。蒲公英蒲公英怎樣飛?風兒一吹飛呀飛。
五、學唱歌曲第二、三段。
教師:“剛才鳥兒很高興,我們用好聽的歌聲把它唱出來了,現在飛機很著急,我們把它也用好聽的歌聲唱出來吧!”
同樣方法學唱歌曲第三段。
六、仿編、演唱歌曲。
1、幼兒跟唱歌曲,進一步鞏固歌曲。
2、師幼共同嘗試將有節奏的問答一一填入曲中,進行演唱。
教師:“其它會飛的也著急了,我們也把它們唱出來吧!”
3、借助圖片提示,跟隨伴奏演唱歌曲。
七、結束活動,幼兒邊飛邊演唱歌曲。
教師:“今天,小朋友真能干,編出了這么多動聽的歌曲。老師要送給你們一對小翅膀,讓我們小朋友貼上小翅膀也像鳥兒一樣飛呀飛!”
誰會飛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了解各種會飛的東西。
2、學習用問答形式演唱歌曲,并進行歌曲仿編。
活動準備:
1、教師幼兒共同收集的有關會飛的物體(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圖 書、音像資料等)的圖書、圖片、音像資料等。
2、音樂cd(歌曲p6、p14),遙控器。
3、聯系扮演小鳥的幼兒。
4、翅膀貼紙人手一份。
5、鳥兒頭飾一只。
6、天空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表演形式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前幾天有位小朋友問老師一個問題,他問‘誰會飛?’”
請出小鳥(幼兒扮演),邊飛進教室邊說:“鳥兒會飛。”
教師:“鳥兒鳥兒怎樣飛?”
小鳥扮演者拍拍翅膀,說:“拍拍翅膀飛呀飛。”
教師:謝謝鳥兒幫老師回答了問題,再見!
小鳥:再見!
二、初步理解,學唱歌曲。
1、熟悉歌詞,動作表演。
教師:“誰會飛?”
(鳥兒會飛。)
教師:“鳥兒鳥兒怎樣飛?”
(拍拍翅膀飛呀飛。)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學鳥兒飛。
教師:“小鳥們飛得真好看,老師呀要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希望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完成。老師來問,你們來回答。看誰回答得最棒!”
2、以問答形式引導幼兒答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問一句。)
教師:“誰會飛?”
(鳥兒會飛。)
教師:“鳥兒鳥兒怎樣飛?”
(拍拍翅膀飛呀飛。)
教師:“小朋友真棒!是你們和老師一起編出了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把這首好聽的歌曲來唱一遍吧!”
3、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三、談論各種會飛的東西。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除了鳥兒會飛,還有什么也會飛?”
2、對應幼兒討論內容,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如:各種鳥類、蝴蝶、蜜蜂等昆蟲,蒲公英等植物,風箏、飛盤等物體,飛機、飛船等飛行物。
3、說說這些東西是怎樣飛的。
(請發言的幼兒學學該說物體飛的樣子。)
四、關于“誰會飛”的問答。
1、根據前一環節的討論,師幼進行“誰會飛”的問答。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會飛的東西。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問答游戲。 老師來問,你們來回答。”
2、指認圖片,幼兒分組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有哦節奏地說一說。
如:誰會飛?飛機會飛。飛機飛機怎樣飛?轉轉螺旋槳飛呀飛。
誰會飛/蒲公英會飛。蒲公英蒲公英怎樣飛?風兒一吹飛呀飛。
五、學唱歌曲第二、三段。
教師:“剛才鳥兒很高興,我們用好聽的歌聲把它唱出來了,現在飛機很著急,我們把它也用好聽的歌聲唱出來吧!”
同樣方法學唱歌曲第三段。
六、仿編、演唱歌曲。
1、幼兒跟唱歌曲,進一步鞏固歌曲。
2、師幼共同嘗試將有節奏的問答一一填入曲中,進行演唱。
教師:“其它會飛的也著急了,我們也把它們唱出來吧!”
3、借助圖片提示,跟隨伴奏演唱歌曲。
七、結束活動,幼兒邊飛邊演唱歌曲。
教師:“今天,小朋友真能干,編出了這么多動聽的歌曲。老師要送給你們一對小翅膀,讓我們小朋友貼上小翅膀也像鳥兒一樣飛呀飛!”
誰會飛 篇8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初步學會兒歌。
2、 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實物投影儀,電視機。
2、 有活潑輕快音樂的磁帶一盤,錄音機一臺。
3 畫有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圖片一張。
4、會飛、游、跳、跑的動物頭飾三十只,大字卡:飛、游、跳、跑。
活動過程:
1、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做鳥飛、魚游、兔跳、鹿跑的動作。邊學邊引導幼兒說“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游游”,“豎起耳朵蹦蹦跳”,“四條腿兒跑跑跑”。
2、 請寶寶們找個位置坐下。初步學習兒歌的前兩段。
(1)“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哪些動物會飛呢?它們用什么飛的?怎樣飛呢?”“哪些動物會游呢?它們是怎樣游的呢?”
(2)“媽媽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連起來,你們聽,”教師念兒歌的前兩段。
(3)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念念。
3、出示圖片,學習兒歌后兩段。
(1)“這是誰?小兔怎樣走路的?”重點學說“豎起耳朵蹦蹦跳”。
(2)“這是誰?小鹿怎樣走路的?”重點學說“四條腿兒跑跑跑”。
(3)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學習兒歌的后兩段。
4、學習整首兒歌。
(1)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動作一起念念整首兒歌。
(2)和媽媽一問一答學念兒歌。
(3)看著圖片朗誦兒歌。
5、延伸活動:游戲“找家”。
請幼兒找自己喜歡的頭飾戴上,學學它們的動作,在音樂聲中看字卡分別找到相應的家。
反思:
1、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媽媽帶寶寶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游戲環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我以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帶寶寶游戲、看圖象等方法,不斷變換形式主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使幼兒保持濃厚的興趣投入活動,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
2、 最后可再帶幼兒邊表演邊學習整首兒歌一邊。
誰會飛 篇9
誰會飛”探索性主題活動
一、主題生成:
在夏秋季之交的季節中,草地上的蝴蝶、蚊子、飛蛾等小動物正在熱鬧的嬉戲著,它們互相追趕,一會兒你飛在前,一會兒我飛在前,這樣的情景引起了我們班幼兒的興趣,他們也學著小動物自由地在草地上飛翔,開心極了,于是教師就賞試開展一個“誰會飛”的主題活動。
二、活動的整個過程:
活動(一)
教師將幼兒帶到教室里進行談話,教師拋給幼兒一個問題,誰會飛,于是幼兒就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一個小朋友說:蝴蝶是會飛,接下來的回答是:蜻蜓、小鳥、蜜蜂、蚊子、蒼蠅、孔雀、鴿子都會飛,另一個小朋友說:“老師,奧特曼會飛”接下幼兒回答是孫悟空會飛,豬八戒還會飛,還有的幼兒說:飛機會飛、火箭會飛、飛碟會飛。
活動(二)
到戶外草地上去尋找會飛的東西。幼兒都抬著頭,看望著天空中飛翔的動物,有鴿子在飛、蚊子、蒼蠅、飛蛾、蝴蝶等在飛,這時一名看到一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說,“老師,樹葉也會飛”。有的幼兒還仔細觀察看停在草堆中的小蝴蝶,有的幼兒還情不自禁地學飛呢,有的學小動物飛、有的學小樹葉飛、有的飛得很高、有的飛得低。
活動(三)
回教室休息片刻,教師又拋給幼兒一個問題:“會飛的動物中你喜歡誰?”小朋友都說喜歡蝴蝶、鴿子、小鳥等,說不喜歡蒼蠅、蚊子,有的幼兒說:“老師,蚊子要咬人的,蒼蠅要吃我們的點心的”。這時,教室里正巧飛起了幾只討厭的蒼蠅,小朋友馬上大叫起來:“老師蒼蠅,我們打死他們!”于是教師說:“我們有什么辦法打死他們呢?”幼兒就搶著說:“有必撲、用手去抓,還可以用蒼蠅拍去打、用腳去踩,這時教師拿起教室內現有的蒼蠅拍子教小朋友去打蒼蠅,當一只蒼蠅被打死的時候,小朋友都覺得非常的開心。
活動(四)
去中班哥哥姐姐地方詢問,還有什么東面會飛。得到的經驗是:蝙蝠、貓頭鷹會飛!
活動(五)
晚上回家尋找會飛的動物或物體的卡片。
活動(六)
第二天早晨,教師帶幼兒將會飛的動物或物體的圖片放在一起,其他就放在另一邊,這時幼兒就提出了,有的動物是會飛的,有的是走的、還有的會爬的,于是教室內就布置了區域:會飛的、會走的、會爬的。
活動(七)音樂活動:學飛
教師放了一段音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小動物模仿:可以飛得高、飛得低、還可以飛得快、飛得慢,幼兒都很投入地表演。
活動(八)區域活動
有的幼兒學習畫飛機、有的幼兒學畫小鳥、有的用彩泥印印蝴蝶蜻蜓等、有的用雪花片搭建飛機、小鳥等。
活動(九)參觀森林動物園
當老師把小朋友帶入森林公園時,小朋友很好奇地看看那些形象逼真的小動物自由地將手向天鵝、小鳥說:“小鳥會飛、天鵝會飛的,”整個主題活動就在這輕松愉快地芬圍中結束了。
反思:
1、首先在網絡的制定,教師太主觀化,對幼兒的活動能力及生活經驗等考慮得不夠周到,總是把幼兒的水平估量得太高了,其實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會飛的動物和會飛的物體的直觀感知感興趣,并在不同形式的活動中對會飛的動物或動物進行模仿是最感興趣,至于他們會什么會飛以及怎樣飛等較為枯燥的科學知識并不感興趣。
2、在活動中,教師太注重了幼兒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因些當孩子不能主動提出活動的內容及方式或不能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教師就有一種失落感,對活動的開展決定了一半的信心,這樣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
3、我們應該正確把握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活動目標,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教師要在活動中做到勤觀察、勤思索、勤引導、勤記憶,勤記錄,孩子的活動就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之下,不斷的變換活動方式中延續下來的,不要等待小班的孩子有更多的、更深的建議。另外,在活動中如果不及時的進行記錄,這對總結也會帶來一定的困難。
4、在開展生成活動時,我們應該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力度。本來這次活動,我們設計了有家長參與做“翅膀”這一環節,但最終沒有開展下去。分析原因,主要是小班家長對生成活動的含義并不了解,并不知道應該在活動中應該給予幼兒什么幫助,以及類似活動對幼兒有什么影響。因此,配合工作就不太理想。所以,在探索性活動中,只有在家園共同努力下,才能開展得有聲有色,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誰會飛 篇10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中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根據鳥兒會飛為引,逐步引導幼兒產生探索興趣。促使幼兒對大自然中動植物、昆蟲類的更多認識,了解動物會飛的基本要素——翅膀,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探索其它會飛的東西,并講其會飛的基本原理;在此活動中,慢慢滲透重疊詞的正確使用,如詞"來來去去"的學習融入到對一些常見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會使幼兒更理解和運用。
二、教學目標:
觀察圖畫,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畫面內容。
理解故事幽默的結尾。
初步建構和拓展關于動物飛行的經驗。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幼兒對動物的喜愛,動植物、昆蟲以及飛機、風箏如何飛充滿的好奇,本次活動通過觀察、表演等,讓幼兒產生興趣,使幼兒在觀察以及表演中領悟重疊詞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這是一個可以讓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課題。本次活動通過觀察、表演等,讓幼兒了解大自然中動植物、昆蟲以及飛機、風箏是如何飛的,在觀察、肢體表演中慢慢滲透重疊詞例“來來去去”,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理解和運用重疊詞。這樣的課題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幼兒,可以有效激起幼兒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目標:幼兒對重疊詞的理解和語言表達中的正確運用。難點目標:幼兒對植物以及其它會飛物體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六、教學準備及過程
1、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有關會飛的物體(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圖書、音像資料等)的圖書、圖片、音像資料等。
2、經驗準備:觀看一些關于動物飛行的影響資料。
3、材料準備:
⑴讀本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寫實照片(不要卡通照片),能清晰反映動物的典型特征。
⑵制作經驗網絡圖所需要的材料。
⑶各種相關圖片,例如:小鳥、企鵝、大象、飛機、風箏等等。
4、教學過程:
⑴導入活動和幼兒一起復習歌曲《誰會飛》。
對幼兒說:"剛才我們唱了'誰會飛?鳥會飛,拍拍翅膀飛呀飛'。小朋友,除了鳥,還有什么動物會飛呢?"(此時幼兒可能仍會不斷說出各種會飛的鳥,如麻雀、老鷹等。教師無需糾正,而應對其加以總結:你說得很對,這也是一種鳥,鳥兒會飛。)按照經驗網絡圖(俘虜1),對幼兒給出的答案進行羅列和歸納(向幼兒示范文字記錄的作用)。
然后,向幼兒出示一些動物圖片,如大象、獅子、企鵝、鴿子、蚊子等,請幼兒指出哪些動物會飛、哪些動物不會飛,并貼到經驗網絡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對應幼兒討論內容,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通過討論,幫助幼兒總結出動物飛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除了鳥兒會飛,還有什么也會飛?”蒲公英等植物,風箏、飛盤等物體,飛機、飛船等飛行物。
⑵閱讀圖畫(初次)遮擋文字,逐頁觀察畫面,主要注意兩條
線索:
①每種會飛的動物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②每個動物介紹自己會飛的時候,會怎么說?
第一頁:老鷹在做什么呢?它是怎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沖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老鷹的翅膀有什么特點?(將幼兒的描述用文字記錄下來。)想一想,老鷹會說什么呢?
第2-5頁:同第1頁(重點不同動物的,模仿它們飛行的樣子,讓幼兒通過觀察和動作,體驗不同動物翅膀的特點和飛行的特點)。
第6頁:這是誰?它的翅膀什么樣?它想做什么?它能成功嗎?第7頁:發生了什么事情?小雞會說什么呢?小雞為什么飛不起來呢?(無需展開討論,引起幼兒思考即可。)
⑶閱讀圖畫(再次)結合第一次大書閱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么動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樣、它飛起來有什么特點等,為幼兒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線索完整描述畫面的內容。例如第一頁:老鷹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飛翔的時候用力扇動翅膀,飛得非常快!
⑷總結分享
自由活動時,還可以請有興趣的小朋友幫助進一步的整理。將整理好的經驗網絡圖貼在教室墻壁上,作為幼兒日常學習和討論的資源。請幼兒回家后繼續和家長一起探索關于動物飛行的知識,搜集會飛的動物和其他會飛的東西的圖片。
七、教學反思
《誰會飛》是中班第一學期的第一個讀本,該讀本巧妙的將重疊詞"來來去去"的學習融入到對一些常見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對于重疊詞,我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并不會陌生,在閱讀時,老師通過肢體表演和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孩子活動時的興趣。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疊詞的正確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疊詞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知道運用但經常詞不達意,需要肢體動作加以補充。因此在拓展環節中,通過仿編的形式幫助孩子學習正確運用疊詞。活動分兩步驟:一是替換;二才是仿編。這個過程由易到難,幼兒易接受。最后請幼兒畫出仿編的事物加以對已學內容的鞏固,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實施起來也很順利,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不足之處是孩子的傾聽分享意識不強,大部分孩子喜歡議論而不是聽其他小朋友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