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禮儀:關愛爸爸媽媽
2.小朋友分別講述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并敘述理由,教師總結出蘊含在每幅圖中的三字經兒歌。
師:誰來講講你最喜歡圖中的哪位小朋友呢? 為什么?
幼:我最喜歡用濕毛巾給爸爸敷頭的小朋友,他爸爸肯定是感冒了。
師:你們喜歡這位小朋友的行為嗎?如果爸爸媽媽生病了,我們還能怎樣來安慰呢?
幼:給爸爸拿藥。
幼:給爸爸倒杯開水,感冒了要多喝開水。
幼:給爸爸盛碗雞湯,雞湯最有營養了。
幼:不能煩爸爸,感冒了要多休息。
……
(評析:這個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之一,幼兒講述喜歡的小朋友的行為,并敘述原因。在此環節中,教師遞進式的提問讓幼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激發了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如:“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如果父母……我們還可以怎么做?”幼兒的答案此刻已不流于形式,聽了讓人感動。教師豐富的引導語言對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對于圖片中小朋友的錯誤行為,指出并幫助他們改正,給幼兒樹立一個正確的對待父母的觀念。
4.教師小結:原來你們喜歡的是懂得關心爸爸媽媽的乖寶寶。教師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念出三字經兒歌: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遞杯水。做家務,我幫忙。父母愛,記心上。
三、幼兒與父母親子互動,幼兒感受驚喜,親子之間體驗親情
1.師:現在你最想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什么事呢?想一想,為爸爸媽媽做一做。
(評析:這個環節是整個活動的又一個重點,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爸爸媽媽的出現對于幼兒來說是個驚喜,事先幼兒并無心理準備,在此等情況下,更有讓人感動的現場氛圍。)
2.教師抓拍鏡頭,幼兒共同觀看照片,分別講述。
幼兒都紛紛給父母讓座。
有的幼兒給媽媽倒水。
有的幼兒跳舞給媽媽看。
有的幼兒為爸爸送上水果。
有的幼兒現場制作賀卡。
……
(評析:幼兒對父母的關愛是發自內心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此刻似乎一下子長大了,這讓家長特別欣慰。大家共同觀看照片,其樂融融,更像是一場家庭交流會。)
3.共訴對對方的愛。
師:你們的行動爸爸媽媽都感受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對爸爸媽媽說過:“我愛你”呢?現在就把對他們的愛大聲地說出來吧!
爸爸媽媽也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藏在心里,勇敢地表現出來吧!
(評析:孩子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愛,父母也訴說著對孩子的愛,在《讓愛住我家》的音樂聲中,整個活動推至一個最高點,大家沉浸在一片愛的海洋中,著實讓人動容。)
四、結束活動:親子共舞《讓愛住我家》
這節活動結束了,但孩子關愛父母的活動卻依然在繼續,以一種綿延不斷的涓涓流水的方式延續著。
活動反思:
1.在活動前,教師做了充足的準備。比如親情卡片,讓幼兒調查爸爸媽媽的作息時間以及工作、生活的情況,這讓幼兒的討論有據可依,也讓幼兒更全面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之處,奠定了活動的感情基礎。
2.架子圖的采用也是活動成功的一個因素,架子圖是分散的,便于幼兒自由討論、交流,這個環節使幼兒從能判斷基本行為的正誤到應對相關活動的措施,層層梯進,使幼兒從言語到行為、從行為到思想上有了一個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