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青團子
教學理念
新《綱要》在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科學活動——青團子力爭體現《綱要》的精神,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教學內容,充分挖掘鄉土教育資源的價值,體現鄉土化的課程,在“欣賞——交流、提升——實踐嘗試”三個主要環節中,通過對孩子們多種感官的參與以及動手實踐,從而形成對清明節特有的青團子的比較完整的認識,并在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中提升已有的經驗,激發幼兒關愛生活,熱愛家鄉、大自然之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品嘗、交流、制作等活動,認識、了解青團子和制作青團子的主要材料及其工藝制作過程。
2.知道吃青團子是清明節里特有的一種傳統習俗,激發幼兒關愛生活的情感。
3.樂意參與活動,積極探索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重難點
感受青團子的色、香、味及其獨特的制作材料和工藝。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回家了解有關內容。
2.有關課件。
3.漿麥草實物、成品青團子、盤子、一次性筷子、制作青團子材料、電飯鍋、消毒好的毛巾。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課件一)師:孩子們,這是什么?你吃過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欣賞、品嘗青團子,感受青團子的色、香、味
1.師: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青團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青團子是怎么樣的?(從外觀——內在)
2.看一看、說一說青團子的外觀,嘗一嘗它的外皮。
3.看看青團子的里面有什么?嘗一嘗它的味道。(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制作青團子的特殊材料——漿麥草,了解清明節吃青團子的民間習俗
1.提問:青團子為什么是綠色的?
2.(出示課件二)和實物,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幫助幼兒認識漿麥草。
四、交流、提升幼兒經驗,了解青團子的制作過程
1.師:這么好吃的青團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2.(觀看課件三)了解青團子的制作過程。(教師邊看邊聽,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經驗)
五、幼兒嘗試制作青團子
1.教師講解制作要求,并進行簡單示范。
2.幼兒分組操作。
六、延伸活動: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