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比較高矮》
一、設計意圖: 比較高矮是中班上學期數學領域中的二、活動目的 1.學會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2.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初步會按照高矮排序特征進行排序。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過大小、長短等計量單位。2.物質準備:(1)ppt幻燈片:高矮不同的樹、房子以及不能用高矮比較的實物;(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筒。四、活動過程1.出示高矮不同的房子與動物,引導幼兒為動物選擇正確的房子。提問:為什么要讓長頸鹿住在高房子里?2.觀看ppt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1)出示單個實物,引導幼兒判斷實物的高矮。提問,引導幼兒發現比較高矮的規則與方法。①這棵樹是高還是矮呢?②為什么一棵樹不能看出高和矮?小結:當個物體無法比較高矮,最少需要兩樣才能進行比較。(2)出示高矮不同的三個實物,通過兩兩相比較,發現高矮的相對性。 提問:①現在有兩棵(三棵)樹,能夠比高矮了嗎?為什么?②同一中物體可以比較高矮,不同的物體(如:猴子和小雞)可以嗎?③五只不同的動物,在比較高矮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教師小結:要比較高矮,可以是同一類物體進行比較(如樹和樹,兔子和兔子),也可以用不同類的物體(如樹和兔子),但是比較的時候都要站在同一個高度。3.以幼兒為參照物,在樓梯進行高矮比較,引導幼兒學會正確比較高矮的方法。 小結:要進行人的高矮比較,首先要站在同一高度,自然站立,不躬身,不踮腳尖。4.區域操作練習:為五個以內不同高度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筒排列高矮順序。五、活動反思: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著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的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地排列。讓幼兒借助多媒體的參與,正面感知生活中的高矮。活動的開始環節,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認識高矮,并出示蘋果、棍子、鉛筆、運動員等人和物,啟發幼兒尋找能夠正確運用高矮來衡量的物品——人物,并為蘋果、花朵、棍子、鉛筆匹配正確的描述性詞匯,如:蘋果——大、小;棍子——粗、細;鉛筆——長、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幼兒對高矮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了解高矮特性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找尋可以進行高矮比較的其他物品——椅子、樹、動物等物。并結合課件與幼兒學習同類比較與異類比較,在逐層比較中發現比較高矮的特性之一:可以同類比較,也可以異類比較。最后以設疑的形式引導幼兒幫助課件中的四只小動物正確地按照高矮順序排隊。由于課件中的動物生動、形象,幼兒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并饒有興趣地參與排序,多數幼兒很快就發現動物排列的高度不一樣,小熊坐著,小雞站在木箱上,比較高矮不公平。從而得出結論:要比較動物的高矮要從同一高度、同一水平線上站立進行比較。在發現了比較高矮的要點與方法后,我們繼續拓展幼兒的思路,引導幼兒以自身為參照物,進行高矮的比較,并與同伴在音樂伴奏下按照從高到矮或叢矮到高的順序排隊,發現比較高矮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整個活動環節能從簡到難,層層深入,引導幼兒認識高矮、學會比較高矮,多媒體課件在活動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教學重點亦是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中突破的。雖能較好地實現目標,突破重點,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活動的最后環節,幼兒以自身為參照比較高矮的過程,若能增設材料,如大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再次實踐驗證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會讓比較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