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果》教案(精選6篇)
《分水果》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制作水果薩拉,體驗共同勞動、分享的快樂。
2、鍛煉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材料準備:
各種水果、薩拉醬、餐具(每人一個碗、勺子)大鍋等。
活動設計:
一、交代活動的名稱
二、教師講解制作方法。
1、幫助幼兒了解各種制作的材料。
2、先將水果切成一粒一粒,放在盤子中。
3、每人將自己喜歡的水果放入碗中再放入薩拉醬,再進行攪拌。
4、一碗美味的水果薩拉就做好了。
三、幼兒一起品嘗水果薩拉。
反思和建議:
這次活動,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同伴之間的合作性、協商性,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在活動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逐漸從自我玩耍,開始過渡到能夠關注自己身邊的同伴,并懂得關心同伴,幫助同伴了。活動中可以看出,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桔子剝不開,其他孩子就會幫忙。
總之,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介入,幫助孩子們,盡量讓孩子親自參與到活動中,體驗活動中快樂,使其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分水果》教案 篇2
設計意圖: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是想通過分水果來達到我想要的目的,因為水果是我們幼兒比較熟悉,也是比較常見的,運用幼兒所熟悉的物體進行活動的話,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所以,我通過了對水果進行分合,而讓幼兒得到6的分法是有很多種的,通過自己的操作,來得到想要的答案。
目標:
1、 探究6分多種分法
2、 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準備:小鴨子和小猴子布偶;水果圖片
過程:
一、 情景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里來了兩個新的小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出示布偶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鴨子,很高興認識你們
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猴子,我也很高興認識你們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兩個新客人嗎?
二、 分水果
師:這兩個客人來我們這做客,還帶來了好吃的水果,我們看看他們分別帶了什么?
出示水果圖片
師:(學小鴨子的說話)小朋友們,我帶了六個橘子
(學小猴子的說話)小朋友們,我也給你們帶了六個水果,你們猜猜看,我帶了什么水果?。。。。。。。對,是我最愛吃的桃子。
小鴨子:我有六只橘子,我想分小猴子一個,你們想想看我還有幾個呀?
小猴子:那我也給小鴨子桃子吃哦,我比較大方給它三個吧,小朋友,我還有多少個呀?
幼兒回答,師給以鼓勵
在幼兒懂得較為簡單的分法之后,加強難度
師:如果小鴨子和小猴子把水果合在一起,但又想分兩份,每個人一份,每份里面都要有六個水果,而且橘子和桃子都要有,你覺得應該怎么分?你能不能幫助他們分一分?看看有幾種分法。請你把分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師:你是怎么分的?
師:你把幾個橘子幾個桃子放在一起,是六個水果呢?你是怎么記錄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分合式)
師:你們還有其他方法幫助小鴨子和小猴子嗎?
幼兒說其他分法,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結果
師:請你們想想并紛紛,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這些水果分得有快有不會落下。
幼兒操作,師引導幼兒按遞增與遞減的方法操作并記錄
請各別幼兒給出自己操作的結果,其他幼兒進行核對與糾正
三、 游戲抓球
師出示兩個盒子,分別放入紅球6個,黃球6個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玩一個“抓球”的游戲。我這又兩個盒子,老師呀,分別放了6個紅球和6個黃球,老師隨便在一個盒子里抓球,請小朋友告訴老是,在另一個盒子老師要抓幾只球哦。
師幼共同游戲
請兩個幼兒上來,一個抓球,另一個答出并抓出球,與前一個幼兒的球數加起來為6。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中,擺放不同的水果圖片,幼兒自己在活動區進行操作,感知6的分法,師適時給予指導。
《分水果》教案 篇3
一、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經開始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數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學習中、活動中缺少協商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夠完整。
二、活動目標
1、體驗數量為5的物體分成兩部分有多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標記和數字等符號記錄分的結果。
2、能與同伴協商,學習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數目不相同。
2、語言的完整描述。
四、活動準備
蘋果卡片10張男孩圖片1張女孩圖片1張操作單若干張梨卡片若干張
五、活動過程
(一)分水果
1、老師家里來了兩個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請小朋友幫老師把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在操作單上記錄下來,并給大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2、出示五個蘋果請小朋友來分一分,要求要和剛才分的不一樣,并記錄下來,并完整地講述分的結果。
3、引導小朋友討論:兩次分的結果一樣嗎?幫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樣。
4、再將五個蘋果分給兩個小客人,要和前兩次不一樣,可以怎樣分?
(二)操作活動:分水果
1、發放梨卡片和操作單。
2、兩個小朋友自由結合,分工合作。引導小朋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一人分水果,一人記錄結果)
3、展示小組操作單,并向大家講述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和記錄結果,同時學習同伴的記錄方式。
4、集體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記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兩份有多種不同的分法。
(三)活動延伸
1、帶領小朋友玩“對口令”的游戲。
2、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分東西的游戲。
六、教學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我運用了家里來了客人,要給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來引導孩子進入課堂,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也很踴躍。
在操作活動時,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過程遇到了困難,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還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膽。
再重新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會把操作活動這個環節加上逛超市,準備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小朋友先去超市買水果,然后再分水果,這樣會讓學習更加貼近生活,不但學習了生活常識,還給小朋友一個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
《分水果》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復習7以內數的組成,初步學習7以內數的加減。
2.認識加減等于符號,理解其意義,愿意運用到生活之中。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1.自編故事《大熊買水果》。
2.故事相關圖片若干(活動蘋果7只,數和=、+和=號)。
一、情境導入,復習7的分合。
1.師:今天小熊媽媽和它的兩個寶貝去了趟超市,一共買了7只蘋果,熊媽媽叫熊哥哥和熊弟弟一起來拿蘋果回家。你們覺得兩個熊兄弟會怎么分這拿?
2.根據幼兒的回答書寫相應的分合式。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會怎么幫小熊兄弟分蘋果。
3.集體念讀分合式,鞏固7的分合。
師:原來7可以有這么多種分法,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二、情境延續,學習7的加減。
1.認識 +、-和=。
師:大熊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拿出了三個奇怪的符號,小熊兄弟都不認識這些符號,你們認識嗎?(請小朋友來說一說,這是什么符號,這個符號代表什么意思)讓熊兄弟兩個認:這個是加號,這個減號,這個是等于號。
2.知道各符號的用途和意義。
師:熊弟弟說,這么奇怪的符號有什么用呢?熊媽媽:他們可有用了,能幫助我們計算。還是學一學這些符號的本領吧。
(1)演示加號的運用。
加號的意思就是要把兩邊的數字合起來,4和3合起來就是……7就是4+3等于7(書寫)等于號就表示兩邊一樣大。(引導幼兒念讀計算式)還能怎么計算?(請幼兒嘗試說出2+5=7和5+2=7)
(2)演示減號的運用。
加號是把兩邊的數字合起來,那減號怎么用呢?別急,熊媽媽要考考你們呢,看你們能不能用減號完成它的問題。
我一共買了7只蘋果,給熊哥哥吃6只,拿還剩幾只呢?(幼兒嘗試計算和講述)。
小結:對了,減號就從把前面的數中減去后面的數量。
引導幼兒繼續跟著情境運用減法:
熊媽媽給熊哥哥x只蘋果,還有幾個可以給熊弟弟?
討論怎么分最公平。
(3)引導幼兒發現加減法與分合式的關聯。
三、自由操作練習。
1.交代要求,完成《幼兒畫冊》。
2.展示個別幼兒作品,檢查。
《分水果》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品的顏色匹配相同色的房子。
2。體驗與同伴共同操作、游戲的快樂。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卡:紅蘋果、紅草莓、黃梨、黃香蕉、綠葡萄、西瓜等等。
2。幼兒操作圖片:香蕉、梨子、蘋果,框子人手一份。
3。紅、黃、綠三色房子各一。
活動過程:
1。認認說說。
(1)老師展示物品卡。
(2)請幼兒說說這些物品卡的名字和顏色。
師:今天有幾個朋友到我們班來做客,我們來看看它們是誰?那它們身上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呢?
2。游戲“分一分”。
(1)出示三色紙房子,讓幼兒說說是什么顏色的。
(2)把水果放在相同色的房子里。
師:顏色媽媽告訴我,叫它的寶寶好回家了。(出示三色房子。)紅房子是紅色水果的家,叫紅紅的家;黃房子是黃色水果的家,叫黃黃的家;綠房子是綠色水果的家,是綠綠的家。我們來把它們送回家。會說:我把紅蘋果送到紅紅的家。
3.幼兒練習。
師:還有許多水果寶寶也要回家,寶寶們拿出椅子底下的籃子,把水果送回家,要求邊送邊說:我把水果送到家。
4.游戲:“抱一抱”。
寶寶們真能干,現在許多小樹葉也來和我們寶寶來玩一個“抱一抱”的游戲,請紅樹葉寶寶站起來,跟我來抱一抱;請黃樹葉寶寶站起來,跟我來抱一抱;請綠樹葉寶寶站起來,跟我來抱一抱。樹葉寶寶累了,我們休息一下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先是讓孩子認認、說說,說出有哪些水果,它們有哪些顏色,然后集體根據顏色把水果匹配到相同色的房子里,并會說:我把送到家,接著幼兒自己練習,并會邊操作邊使用引導語,最后通過游戲“抱一抱”更加鞏固了孩子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分一分整個活動過程充滿了趣味性、游戲性。在實施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達到了目標,但也有個別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困難。由于此活動以游戲為主,孩子們學習興趣較濃,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得輕松、愉快。在活動中我自始至終都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現,留出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讓他們多想、多說、多做,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此次活動也還存在不足之處,在活動中有的孩子發言還不夠大膽,我應該給予更多鼓勵支持的目光或暗示語言給他們,這樣,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教學效果會更好。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分水果》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將數量是5的水果分成2份,探索分合的不同答案。
2、按每次取5個蘋果放成一排,分成2份的程序進行操作。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分水果的快樂。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二、活動準備
教具:一塊大磁性黑板,上面貼有爺爺、奶奶頭像。
學具:人手一份(磁性板,25個蘋果,人物頭像2個),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小組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材料,激發;活動興趣。
“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放著什么?”(磁板和蘋果。)“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給爺爺奶奶分蘋果的游戲。”
(2)交代活動規則要求。
a每次取5個蘋果拍成一排,燃后把5個蘋果分成兩份,一份給爺爺,一份給奶奶。
b每次分給爺爺、奶奶的蘋果數量都不能相同。
c分好后,說一說:第一次分給爺爺幾個、奶奶幾個,第二次分給爺爺幾個、奶奶幾個等。
(3)幼兒操作活動,探索雪洗的組成。
a先請幼兒每人從框子里拔個蘋果在磁板上拍成一排,然后分成兩份,做好一次后再接著往下做。
b幼兒操作,教師迅速瀏覽全班幼兒活動的情況,雖沒有按要求操作的幼兒及時提示,教師重點觀察拿取得十否是個蘋果,分成兩份有無重復現象,又沒有遺漏。
2、集體活動。
(1)學習按指示監查的分合結果。
a請幾位幼兒展示并將數自己分合蘋果的結果,師生共同檢查他的每排是否拜訪了5個蘋果,每次視否把5個蘋果分成了不同的兩份。
b小朋友看一看分合的蘋果數量又沒有重復,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
(2)讓幼兒在此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四、教學反思:
這節小班《分水果》,我的目的是孩子們在已經熟悉掌握各種水果名稱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分類。由于小班孩子剛進園不久,對于上課的常規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現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況,我在過程中馬上引導他們要自己獨立拿一籃水果進行操作。在最后的檢驗環節,我發現有一組小朋友好幾種水果放錯了,他們雖然認識水果,但在分類過程中會出錯,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時間里,重點會進一步加強孩子們對于分類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