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故事教案:吃點心
2.4分組表演故事,鼓勵幼兒嘗試不同角色,并體會不同角色的心理過程以及分享時的快樂。
2.5分別講述自己在扮演角色過程中的感受,并對所扮演的角色或故事內容做出自己的評價。
2.6教師再次帶領幼兒復習故事內容,鼓勵幼兒自己復述故事。
3、分享學習部分(實際感知分享和體驗分享)
3.1找朋友
本環(huán)節(jié)是個游戲,播放找朋友的音樂。
給幼兒發(fā)放點心。
幼兒可拿著點心邊唱歌曲,邊找好朋友,找到最想與他分享點心的好朋友后,坐下與他一同分享自己的點心。
3.2大家一起來
將小朋友進行分組,放背景音樂,發(fā)放糖果,進行本組內小朋友之間的分享活動,本組內小朋友的糖果味道或是形狀不一樣,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對最先進行分享的小朋友提出表揚,并鼓勵其他小朋友以這個小朋友為榜樣,學習與人分享,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表達分享時的心情。
3.3我們一起來
與上類似,可采取游戲也可直接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分享活動。讓幼兒體驗不同人數(shù)和群體分享的感覺,積極說出自己的感受。
3.4尋找自己可以分享的東西。
講述自己與人分享的經(jīng)驗和過程,教師與幼兒一起提取與人分享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告訴幼兒不光食品可以分享,玩具也可以分享,心情也可以一起分享,啟發(fā)幼兒說出還可以分享的東西以及他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東西。
3.5制作分享故事集。
鼓勵幼兒回到家中向爸爸媽媽講述分享的故事,并和媽媽一同收集有關分享的故事,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同分享,并講述故事內容。
4、結束部分
放背景音樂《找朋友》,發(fā)放餅干,幼兒可自由活動。
注:盡管是結束部分,教師的工作也不可松懈,教師要觀察幼兒結束后的表現(xiàn),防止一部分幼兒在課堂上為了迎合老師的喜歡做出分享行為,教師觀察的任務就是檢驗幼兒活動中與活動后的表現(xiàn)是否一致,進而檢驗本次活動的成效。
活動延伸:
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品行教育,不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與家長合作,共同努力,以自身為榜樣,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提供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與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
1.家園合作,舉行分享活動月,按周舉辦,主題可讓幼兒自己商定,確定每周分享的內容,并參與環(huán)境的布置,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分享的愿望,鞏固分享行為,在生活中愿意與人分享,喜歡與人分享。
2.可設置分享區(qū),每天增加十分鐘的分享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
3.與家長一同努力,共同監(jiān)督與督促幼兒分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