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活動:汽車
中班主題活動:汽車王法錦、于樂天等小朋友經常帶來小汽車玩耍,王文釗則帶來了兩冊汽車圖書,吸引了眾多幼兒的興趣,由此課題產生了。主題深入所采用的學習方法:查閱書籍、圖片、資料、上網下載、字典等,并結合實物,仿真模型的觀察、感知。
[教育目的]
1、使幼兒能夠主動探索、學習。
2、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3、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
4、發展幼兒創造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5、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藝術表現力。
[具體開展]
1、汽車的產生:
(1)問題:沒有汽車時,人是依靠什么幫助遠行呢?
得到的答案是:馬拉車、步行等等,由此引出了最早的汽車是誰發明的。
(2)第二天,孩子們紛紛帶來了答案,有口述的,也有手抄的,還有網上下載的內容,甚至有的圖書上還有第一輛奔馳汽車的圖片。
(3)我們通過繪畫記錄下了第一輛汽車的內容。
網絡圖:
2、汽車的發展:
(1)孩子們每人從家里帶來了一個汽車模型,我們開了一個汽車展覽會,其中有早期的“老爺車”、“甲殼蟲車”等,還有現在新出產的一些先進的車型。并建立了“停車場”(班級窗臺)供幼兒觀賞、把玩。
(2)談到汽車的發展,孩子們感興趣的只是不同車的形狀,并不太在意車從前是怎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車型又是如何變化的等等。
(3)因為沒有一組完整的系列車的發展圖片,孩子們不能更直觀地感知汽車的變化,而是通過玩汽車時感知以前的汽車與現在的汽車外形有些不同,通過對比,知道汽車的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3、汽車的構造:
(1)通過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汽車構造的關注。
(2)觀察車模,了解車的構造。
(3)用筆畫出車模,同時添畫其他物體。
(4)用廢紙盒制作小汽車,通過實際操作、記錄,加深對汽車外形構造的認知,具體、形象,便于他們記憶、感知。
4、汽車的用途:
(1)通過觀察,玩車模、畫車,孩子們有了一個共同發現——車是不一樣的。每種車都有它獨特的用途,比如:吉普車——越野;警車——抓壞人;卡車——運貨;救護車——搶救病人等等,而且新結識了幾種不常見的車,比如:水泥車,灑水車,冷藏車等。
(2)分類的引出是在幼兒多次操作、認知、積累了許多關于車的經驗之后自然產生的。我為他們做了許多有代表性的車型卡片,讓他們自己來分類。其中,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內容:
a 涂色。 b 分類。c 粘貼。
(3)學唱歌曲《數汽車》。
a說唱——b表演
(4)請“汽車小博士”講汽車的標志——王文釗小朋友當這次活動的小老師。因為他受爸爸影響是一位汽車迷,熱心于汽車研究。
5、汽車的益處及危害:
(1)討論:汽車的產生,能給人類以什么樣的幫助呢?分組進行,討論結果由幼兒自行總結,老師并未總結,只是以引導為主。
(2)危害的討論結果:車速太快會撞死人;排出來的廢氣會污染空氣等。
(3)“如何能改變它的危害程度呢?”
a 放慢車速
b裝一個改變廢氣的機器
c改變汽車的燃料,改用無污染的原料:如電、太陽能等。
6、未來車型的設計:
(1)用語言描述自己所要設計的車型,分小組進行。我鼓勵幼兒盡量發明一種與別人不一樣的車型,能注重自己的個性展示,突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