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語文第一冊閱讀與練習(華師出版)第三單元(附答案)
11.春
一、文學常識
《春》的體裁是_,作者是_。他是現(xiàn)代_,本冊課本另外一篇課文__也是他的文章。
二、文段閱讀
(-)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_(A,絆B.伴C.拌)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_(A.嘹B.繚C.燎)亮地響著。
1.給加點的的字注音。
(1)醞釀()(2)應和()()
2.解釋文段中加橫線的詞。
(1)賣弄: ②宛轉:
3.在括號里選擇恰當?shù)脑~填在方格內(nèi)。
4.春風本是無形、無味、無色的,但作者卻將春風描繪得有形有味,有聲有色,請從原文中找出這些語句填在橫線上。
作者首先從觸覺的角度用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寫出了春風輕柔溫暖的特點,將無形的春風寫成是可感觸的,是有形的,這一句是_____
其次從嗅覺的角度將無味的春風寫成是有氣味的,這一句是_____ 再其次從視覺、聽覺的角度,用__一詞寫出了春風輕拂下的色彩;又通過寫跟狂風流水應和著的__和__,寫出春風中和諧悅耳的聲音。
5.文中引用的詩句的作者是誰?請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答:
(二) [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花、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請給本段文字擬一個小標題。
2.本段主要寫了花朵__,花色__花味__的特點。
3.本段運用虛實的寫法,進行聯(lián)想,由__聯(lián)想到__。
4.本段的描寫順序是由__到__,由__到__。
5.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①句:____ 第②句:____
6.比較下邊句子中加點的詞和括號中的詞,說說為什么用加點的詞好。
蜜蜂嗡嗡地鬧(叫)著。
12.濟南的冬天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南__澄清__貯蓄__ 水藻__ 鑲邊__
二、文學常識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字__,作品有小說___,話劇_____.
三、文段閱讀
(-) ①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②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③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④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1.文段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得”字讀音是_______.
2.解釋文段中加橫線的詞。
(1)響晴: ②毒: ③響亮:
3.選出為本文段分層正確的一項()
A.1/234 B.123/4 C.1/23/4 D.1/2/34
4.本文段用三組對比突出了濟南天氣的特點.按要求寫出內(nèi)容(每個大格應填一字)第一組用
┌┬┬┬┬┬┬┐
││││││││
└┴┴┴┴┴┴┘和
┌┬┬┬┬┬┬┬┐
│││││││││
└┴┴┴┴┴┴┴┘對比,說明濟南冬天天氣的持.點是不刮風。
第二組用
┌┬┬┬┬┬┬┬┐
│││││││││
└┴┴┴┴┴┴┴┘和
┌┬┬┬┬┬┬┐
││││││││
└┴┴┴┴┴┴┘對比,說明濟南冬
天天氣的特點是響晴。
第三組用
┌┬┬┬┬┐
││││││
└┴┴┴┴┘和
┌┬┬┬┬┬┬┐
││││││││
└┴┴┴┴┴┴┘
對比,說明濟南冬天天氣的特點是溫晴。
5.“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若去掉“聲”字好嗎?為什么?
答:
(二)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樹尖上頂著一()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一道兒(),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等到快日落的時候,()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②
1.文中①②兩處的標點,正確的是()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2.文中括號內(nèi)填上恰當?shù)脑~語。
3.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述的?指出幾個顯示作者觀察順序的詞語。
答:
4.“秀氣’的含義是什么?
答:
13.海濱仲夏夜
一、文學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__原名___,__(時期)作家。作品有小說集____ ,散文集_。
二、文段閱讀
(-) ①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壯觀。因為它是活動的,每當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波峰上的霞光,又紅又充,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而后面 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
③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一的顏色變成了__,又變?yōu)開_。最后,當這 一切都消失了的時候,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則呈現(xiàn)出一片肅穆的神色。最早出現(xiàn)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③夜色加濃,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而城市各處的真的燈火也次第亮了起來,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蒼穹里的星斗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1.給加點的字注音。
(l)閃爍()(2)肅穆() (3)蒼穹()(4)煞()
2.解釋加橫線的詞語。
(1)霍霍: (2)廣漠: (3)次第:
3.下面哪一項中的“煞”與“煞是好看”中的意思相 同?()
A.煞費苦心 B.兇神惡煞 C.煞車 D.煞一煞腰帶
4.這三段文字隨時間推移描繪景物,把標示時間變化的詞句依次寫下來。
答:
5.從各自然段中分別摘出一個名詞,說明作者所描繪的對象:①_______(2)____③______
6.閱讀第①段,回答:為什么說映在大海里的霞光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壯觀?
答:
7.選擇恰當?shù)脑~填在文中的橫線上。
A.淺紅B.紅光C.鮮紅D.深紅
8.文中“明燈’加上引號的作用是____.
9.在比喻中,被比的事物叫本體,用來作比的事物叫喻體。若文中的‘’流動著的珍珠’是喻體,那么本體應是_____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描繪了______.
10.第③段是按一定順序?qū)懗觥耙股訚狻钡奶攸c的。先由天上_____引出地上_,再集中寫_______
11.這三段文字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A.記敘B.描寫C.說明D.議論
(二) 月亮上來了。
是_(A一輪B.一彎C.一個)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似的,從那平靜的大海里(A.冒B.涌C.躍)了出來。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沙灘上,也突然明亮了起來,一片片坐著、臥著、走著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呵!
海灘上,__(A原來B.怎么C.居然)有這么多的人在乘涼。說話聲、歡笑聲、唱歌聲、嘻鬧聲,響遍了整個的海灘。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潔,那么明亮。
1.在括號里選擇恰當?shù)脑~填在文段中橫線上。
2.本文段描寫的景物有__、__、__。
3.本文段運用的修辭方法有:_____。
4.本文段通過哪些感覺器官來描寫景物,各寫出一個例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4.秋魂
一、詞語積累
1按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1)干(bie3)_(2)吞(shi4)__(3)(chan3)__媚 (4)青(lai4)_(5)親(ni4)_(6)理(cai3)_
2.查詞典,掌握下列成語。
(l)孤芳自賞 (2)眾說紛紜 (3)各抒己見 (4)弱不禁風
二、文段閱讀
秋風
有人說,秋風是冷酷無情的,抱怨它吹跑了樹葉,吹落了果實,吹掉了種子,說它吹走了了一個勃勃生機的世界。
人們啊,你可曾想過這樣的道理嗎?
如果不是秋風將樹葉吹落梢頭,那片片葉子不是要被嚴冬所撕碎嗎?如果不是秋風把果實卸下高枝,那果實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嗎?如果不是秋風將種子吹下莖桿,那種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凍僵嗎?是秋風,把葉子介紹給根須,使它找到了延續(xù)生命的母體;是秋風,把種子藏進了厚實的泥土,使它有了一個萌生春天的溫床;是秋風,把果實領進了一個個溫存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
感謝秋風吧,別曲解了它那一片保護生命的慈母般的心腸。
1.為什么會有人說,“秋風是冷酷無情的”?
答:
2.具體說說秋鳳是如何保護植物的生命的?
答:
3.“感謝秋鳳”是因為秋風___________
4.人們?yōu)槭裁磿馇镲L?從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答:
三、運用知識的能力
大自然的語言
載巴棣
別以為人才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有,
睜開眼就能發(fā)現(xiàn)。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如白云飄得高高,
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
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如螞蟻忙著搬家,
出門要帶好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號”?
大自然在水面寫著:
春天已到人間。
大雁集隊南飛,
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大自然在藍天寫著:
秋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砍倒大樹,
就會把“車輪”發(fā)現(xiàn);
一年只長一回,
計算起來方便。
如果你捕到大魚,
魚鱗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歲,
從不把人欺騙。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
嵌在喜馬拉雅山巔,
這是在告訴人們,
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礫”,
擱在溫暖的廬山,
那又在告訴人們,
這兒曾有寒冷的冰川……
可是你別以為,
大自然的語言很難,
也許有時過于平凡,
人們才視而不見——
行星億萬年運轉,
多么平平淡淡,
直到哥白尼眼里,
才把“太陽中心說”創(chuàng)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時候,
學會了計算皇冠,
可別人也都洗澡,
為什么不會計算?
大自然的語言呵,
真是妙不可言。
懶漢永遠看不懂,
粗心人怎么能發(fā)現(xiàn)。
1.解釋下列詞語。
(1)視而不見(2)妙不可言
2.這首詩說明了什么?全詩可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答:
3.花香鳥語,草長芬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本詩中介紹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呢?請一一列出。
答:
4.詩中提到哥白尼和阿基米德的事例,要想說明什么?
答:
15.歲月,在黃土地土流過
一、詞語積累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l)幢憬()()(2)玷()污(3)震懾() (4)屏()息(5)搖曳() 2.按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l)靜(mi4)(2)深(sui4) (3)____(ji1)絆(4)(tan3))____露
二、文段閱讀
歲月間過冬的迷宮,雪漫長天:
眸子亮著晶瑩的光焰,舞步旋出潔白的旋律,沸沸揚揚,卻又悄無聲息,雪,覆蓋在廣漠的黃土地上……
我看到了嚴寒宣泄時的進逼。
那冷峻的思考正說著柔曼的證詞。
[但這塊不是最后的樂章]
{似煙,似云,如幻,如夢,}在那周身豐羽的飛翔與顫動里,這多情的暖雪、圣潔的精靈,正締造著一個白熾耀眼的世界,奉獻的是忠貞不渝的許諾:
讓種子重新鼓滿渴望。
讓江河掀起飛騰的熱焰。
讓心充滿未曾吐露的深沉的愛。
靜靜地,沒有惶惑,也沒有玷污。
而當最后一片殘冰在荒灘上消融,當流浪的星星搜尋到春天第一聲蟄音,黃土地將又重新奮起,去體認那無止無息的繁衍與收獲的歡欣。
歲月,永是威武地前行。
黃土地,永存不老的青春……
1.聯(lián)系課文,解釋詞語。
(1)廣漠 (2)忠貞不渝
2.黃土地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答:
3.“但這決不是最后的樂章”,這一句話中的“這”指代什么?為什么說“決不是最后的樂章?”
答:
4“似煙,似云,如幻,如夢”,這比喻的本體是______________
三、運用知識的能力
北國的春風
北京人說:“春脖子短。”南方來的人覺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冬天剛剛過去,夏天就來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見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見起風、起風,成天到土、刮土,眼睛也睜不開,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實,意思里說的景象不冬不夏,還得承認是春天。不過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確。褒貶起來著重在于春風,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懷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樣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①。這四句沒有提到風,風原是看不見的,又無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風撫摸著大地,像柳絲飄拂,體貼萬物,像細雨滋潤。這才草、花鳥 北京的春風真就是到土嗎?后來我有了別樣的體會,那是我下鄉(xiāng)的好處。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東的山邊上,曾數(shù)度“春脖子”。背陰的巖下,積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臺,還是泉邊,凡帶水的地方,都堅持著冰塊、冰硯、冰溜、冰會…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原野,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
轟的一聲,是哪里的河水開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亂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拉拉格拉拉響起來,晃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膊腿,渾身關節(jié)挨個嘎吧嘎吧松動。
麥苗在霜凍里返青了,山桃在積雪里拱苞了。清早,人們穿著老羊皮背心,用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繞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風呼唯呼呼地,幫助呼哧呼呼的人們,把糞肥撒勻凈,好不痛快人也。
北國的山民,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得喜歡得不行時,連捎來的粗暴,也只覺得解氣。要不,猜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梁?又怎么踢打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積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陽光,牛星蒙蒙的陰雨,整天好比穿著濕布衫,墻角落里發(fā)霉,長蘑菇,有死耗子味兒……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
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膭釉~。
2.解釋下列詞語并選擇其中兩個造句。
(1)飄拂 (2)體貼 (3)滋潤 (4)呼嘯 造句:
3.文中多處使用象聲詞,頗為生動,請列出五個以上。
答:
4.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義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答:
5.第三段中的“景象”指什么而言?其中的“不過不像南方的春天”一句中的“不像”
指哪些內(nèi)容?“褒貶’一詞具體的意思又是什么?
答:
6.劃線句①中的“這樣”指代什么?這句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色香味”指什么?
答:
7.本文多處使用擬人修辭手法。試找出兩句并談談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為何懷念北國的春風?
答:
第三單元過關測試
班級_姓名_成績_
一、基礎知識(25%)
1.給加點的字注音。(8分)
(1)靜謐()(2)深邃()(3)羈()絆 (4)謅()媚(5)青睞()(6)親昵() (7)蒼穹()(8)閃爍()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6分)
(l)欣欣然張開了眼。
(2)濟南的冬天是響睛的。
(3)吹面不寒楊柳風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7分)
(1)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他賣弄輕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
(2)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漫漫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帶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3)“一年之記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4)這是黃土地淋浴光明的騰飛。蒼穹深邃。曠野深邃。
4.文學常識填空。(4分)
┌──┬───┬───────┬────┬───────┐
│篇目│《春》│《濟南的冬天》│《秋魂》│《海濱仲夏夜》│
├──┼───┼───────┼────┼───────┤
│作者│ │ │ │
└──┴───┴───────┴────┴───────┘
二、課文閱讀(45%)
(一)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質(zhì),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閑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抓住了春天里花___的特點。(2分)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寫花的__,其特點是___(3分)
3.“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作者通過__,使描述更加___ 。(3分)
4.文中寫蜜蜂“鬧”、蝴蝶“飛來飛去”是用來對托__。2分)
5.文中寫野花,主要寫它的__和__。(4分)
6.說野花“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呀的”是因為什么?()(2分) A.野花多,讓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B.野花多,而且有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 C.陽光照射下,明麗的花會反光,就使人產(chǎn)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覺 D.野花的顏色明麗、豐富,再有陽光的照射
7.這段文字描繪的是一幅什么圖景?(3分) 答:
(二)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①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失全白了,給藍天鎮(zhèn)上一道銀邊。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給加點的字注音。(3分)
髻()看護婦()鑲上()
2.“最妙是下點小雪呀。”請歸納一下文中描述了幾方面的妙處。(4分) 答:
3.文中第①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一髻兒白花”來比喻的本體是_;用“日本看護婦”來比喻的本體是__。(3分)
4.文中第②句描寫了__和__相間的美景。(4分)
5.這段文字按____順序,從___到___,層次分明地描寫了 ___、 ___、___、____四個層次的景物。(7分)
6.這段文字描寫的內(nèi)容可以概括為:____。(5分)
三、課外閱讀(30%)
廬山霧中行
廬山云霧,天下聞名。
初次上廬山,便在霧中行。
車在山間盤旋,路沿山勢蜿蜒。城市的炎熱、喧囂,統(tǒng)統(tǒng)被甩在車后。迎接我們的是:滿山的綠,涼爽的風,還有守在半山、頻頻招手的白云。我閉上眼睛,任由身體隨著車子搖晃、顛簸,嗅著混雜一點汽油味的山野氣息,進入半夢半醒狀態(tài)。猛一睜眼,發(fā)現(xiàn)四周已被云霧包圍,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來,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彌漫的霧。到底哪兒是云,哪兒是霧,誰也分不清了。
就這么穿云破霧行到了住處。住處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邊潺潺流過。傍著小溪,一條石階小徑通到山下。周圍蒼翠的松林,籠著輕柔的白紗。里面隱隱地隆隆作響,似有仙人在作法,遠遠聽來,像是有大雨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霧氣罩在身上,濕濕的。偶爾有幾滴水珠從樹上落下,卻分明沒有下雨。以前聽過“松濤”這個詞,在此親身體驗,原來不僅是“形似”,也是“聲似”。如果說,溪流“嘩嘩”聲有如“小孩切切如私語”,那么,這霧罩松濤的隆隆聲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廬山霧有聲,古時就有記載,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種說法是認為“風作鬼”,使霧中水汽在樹葉間激蕩出聲。可我感受了霧的撫摸,卻并沒有覺得有風的吹拂。這耐人尋味的自然之迷更為廬山云霧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廬山霧著稱于世,不僅因為它四季常有,撲朔迷離,更由于它形態(tài)萬千,瞬息萬變。霧起時,那藍天、綠樹、紅屋頂、青石壁,全都臟臟腑俄,半遮半露,猶如畫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塊,又像夢境中隨意組合的點點斷片。奇峰秀嶺一時變得虛無飄渺,若有若無。而霧散后,天高氣爽,陽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嶺上,白色鐵皮屋頂銀光閃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盡收眼底。身處望江亭,更可見天際間橫著一線蒼茫水色,那便是長江了。
廬山零四時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幾日,已為廬山霧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時候,霧天更為多見。那時,云掩霧鎖的廬山又該有怎樣的神韻呀!
1.作者“廬山霧中行”是在什么季節(jié)?用橫線在文中畫出表明季節(jié)的語句。(6分)
2.“猛一睜眼,發(fā)現(xiàn)四周已被云霧包圍,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一句中“恍然”的意思是:__。(4分)
3.根據(jù)第四段的內(nèi)容,回答什么叫做“松濤”。(6分) 答:
4.用括號在文中標出與“這霧罩松濤的隆隆聲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一句相照應的語句。(4分)
5.廬山霧著稱于世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6分) 答:
6.選出對文章最后兩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4分)
A.作者來的不是時候,春季廬山景色更迷人 B.作者來的不是時候,在春季廬山霧更多,景色也更美 C.作者被廬山霧的多姿多彩所折服,沒想若在春季,廬山將更具神韻,贊頌了廬山云霧撲朔迷離,虛無飄渺的神秘景色 D.告訴讀者廬山春季更美,贊頌了廬山春季云霧的神韻
附:參考答案
11.春 一、抒情散文朱自情散文家《背影》 二、(一)1.(1)niang(2)ying he.(1)原指有意炫耀(自己的本領),這里指鳥兒歡快的叫聲。(2)歌聲抑揚動聽。3.BA4“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繁花嫩葉鳥鳴牧童的笛聲5.南宋志南和尚。春風吹到臉上不覺寒冷,寫出春風的柔和。
(二)1“繁花鬧春”或“春花圖”2.多艷甜3.春花秋實4高低動靜5①句:擬人,寫出花開的繁茂②句:排比,比喻色彩鮮艷美麗。6.用“鬧”描寫蜜蜂,不僅寫出了嗡嗡叫聲,而且把無數(shù)蜜蜂在繁花中爭相采蜜、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也展現(xiàn)出來,側面表現(xiàn)出春花的多、香、甜。而“叫”僅寫聲音,不形象。
12.濟南的冬天 一、ji cheng zhu xu zao ziang 二、老舍舒慶春舍予(駱駝祥子)(茶館) 三、(-)1.dei2(l)(天空)晴朗無云。(2)陽光猛,厲害。(3)十分明亮,形容天氣晴朗得很刺眼。3.D4北京的冬天刮風濟南的冬天不刮風倫敦冬日沒有目光濟南的冬天響晴 熱帶日光毒濟南的冬天溫晴5.不好。因為去掉“聲”字就表示根本沒有風,這不符合實際情況。
濟南冬天是溫晴的,盡管有風,但風力不大,聽不到風聲,這正表明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二)1.A2.青黑髻鑲白暗黃肌膚微黃粉色3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4.美麗而柔弱。
13海濱仲夏夜 一、峻青孫俊卿當代(黎明的河邊)《黨員登記表)(秋色賦) 二、(-)1.(1)shuo (2)mu (3)qiong4)sha2(1)這里是閃動的樣子。(2)廣大空曠3)一個換一個。3.A4.夕陽落下不久--天空的霞光漸漸淡下去--當這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的時候--夜色加濃5.霞光星光燈光6.因為大海是活動的。7DCCAB8提示讀者并非真的明燈,而是比喻星星9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波浪晃動、閃爍的燈光燈光在海上的動態(tài)海面因燈光融入而流光溢彩的美景10。星星萬家燈火“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融人流動的海面與星光互相輝映的美景11.B (二)1.(l)A(2)B(3)C2月亮海水沙鷗3比喻、排比4視覺: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聽覺;說話聲、歡笑聲、唱歌聲、嘻鬧聲,響遍了整個的海灘。
14.秋魂 一、1.(l)癟(2)噬(3)謅(4)睞(5)昵()睬2(1)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2)各種各樣的說法,莫衷一是。(3)各自說出自己的見解。(4)形容身體虛弱,連風吹都禁不住。
二、1.因為秋風吹跑了樹葉,吹落了果實,吹掉了葉子,吹走了一個勃勃生機的世界。2.是秋風,把葉子介紹給根須,使它找到了延續(xù)生命的母體;是秋風,把種子藏進了厚實的泥土,使它有了一個萌生春天的溫床;是秋風,把果實領進了一個個溫存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3.有一片保護生命的慈母般的心腸4.因為人們只是看到秋風“冷酷無情”的表象,沒有想到秋鳳的良苦用心。我們認識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三、l.(1)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形容不關心。(2)妙到極點,無法用言語表達。2.說明了大自然中豐立無比的物候現(xiàn)象。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詩段,意思是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語言”;第二部分是從第二詩段到第九詩段,介紹豐富無比的各種“大自然語言”(物候現(xiàn)象);第三部分是第十詩段到結尾,說明掌握“大自然語言”的方法。3.“白云飄得高高”“螞蟻搬家”“大雁南飛”“大樹"“車輪。。魚鱗圈圈”“三葉蟲化石”“巨大‘漂礫’” 4.要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秘必須堅持長時期的觀察、思考、探索,事事當個有心人。
15.歲月,在黃土地上流過 一、 1.(l)chong1 jing3(2) dian4(3) she4(4) bing3(5) ye4 2 (1)謐(2)邃(3)羈 (4)袒 二、1.(l)廣大空曠。(2)忠誠而堅定不移,決不改變。2.雪漫長天,白熾耀眼的世界。
3.“這”是指嚴寒宣泄時的進退。因為嚴冬的歲月“讓種子重新鼓滿渴望,讓江河掀起飛騰的熱焰,讓心充滿未曾吐露的深沉的愛”。4.漫天飄雪 三、1.長開飛2.(1)輕輕飄動。(2)細心忖度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切照顧。
(3)含水分多,不干燥(增添水分,便不干枯)。(4)發(fā)出高而長的聲音3.嗚嗚哄哄格拉拉嘎吧嘎吧呼哧呼哧4.持續(xù)的時間。比喻。5起風,刮土;北京的春天時間短,且“只見起風,起風,成天刮土……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南方的春天時間長,“江南的春風撫摸大地……草長,花開鶯飛,”這就是“不像”的具體內(nèi)容。貶的意思6.指代“江春三月…群鶯亂飛”。比喻。指“老窖名酒”而言。7.(l)“江南的春風撫摸著大地…像細雨滋潤。”寫出其溫暖和柔情。(2)“春風呼哧呼哧地,……好不痛快人也。”寫出其熱情和有力。8.因為“我”下鄉(xiāng)到京西的大山里,是:北國的春風及時送走了堅冰霜雪,伴隨“我”經(jīng)歷了艱苦的歲月,所以懷念之感油然而生。
第三單元過關測試 一、1.(1)mi4(2)sui4(3)ji1(4)chan3(5)lai4(6)ni4(7)qiong2(8)shuo42.(l)歡歡喜喜(2)晴朗無云。(3)春風。 3.(l)輕一清清--輕(2)漫漫--慢慢帶~戴(3)記--計功--工(4)淋--沐4.朱自清老舍劉增山峻青 二、(-)1.繁多2.顏色五彩繽紛3.想象生動4.花多,熱鬧5.多美6C7春花圖。
(二)1.ji4 kan1 xiang12雪光、雪色、雪態(tài)三妙。 3.樹尖上的雪頂著白雪的樹 4.喜色雪下草色5.空間方位上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6.濟南冬天小雪后的秀美景色 三、1.夏季“城市的炎熱、喧囂.統(tǒng)統(tǒng)被甩在車后。”“正是夏日旅游旺季., 2.仿佛 3.“蒼翠的松林,籠著輕柔的白紗”,其間隆隆響聲就是“松濤”。
4.“遠遠聽來,像是有大雨傾盆一般。”
5.“不僅因為它四季常有,撲朔迷離,更由于它形態(tài)萬千,瞬息萬變。”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