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課內文段閱讀精選第五單元
第五單元
《論語》十則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子①曰:"學而時習②之,不亦說③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⑤乎?"(《學而》)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為政》)
子曰:"由③,誨女④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⑤也。"(《為政》)
子貢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③,是以③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默而識之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子罕》)
子曰:"吾嘗③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1.選出加點字解釋有錯的一項()
A.學而時習之:實習或溫習。
B.溫故而知新:舊。
C.學而不思則罔:迷惑而無所得。
D.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選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項()
A.溫故而知新B.敏而好學 C.學而不厭D.學而時習之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可以為師矣() ②何以謂之"文"也() ③是以謂之"文"也()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寫出文段中4個成語。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什么?啟迪我們怎樣做?
答:
7.孔子認為,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答:_________。
二二扁鵲見蔡桓公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②,扁鵲日:"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將恐④深⑤。"桓侯回:"寡人③無疾。"扁鵲出,桓候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①。"居十日②,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③,不治將益④深。"桓侯不應⑤。扁鵲出,桓俟又不悅⑤。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候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①
1.選出下列加點字在文中讀音不正確的一項()
A.腠理(COU4)B還走(hai2)C.不應(ying4)D.不悅(yue4)
2.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居]十日:__。
②扁鵲[復]見:___。
③不治將恐[深]:____。
④桓侯不[應]:__。
3.翻譯下列句子。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____。
4.蔡桓公為什么多次拒絕扁鵲給他治病?
答:_
文段二
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
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下列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A.所屬:所管的。 B.是以:就是"以是",因此。
C.無請:不問,意思是不再說話。 D.索:索取。
6.翻譯下列句子。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7.文中幾個分號對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答:
8.本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
二三狼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③。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①,而兩狼之并驅如故②。
屠大窘③,恐前后受其敵④。顧⑤野有麥場,場主積薪③其中,苫蔽成丘①。屠乃③奔倚其下,弛③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①。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綴]行甚遠:() ②并驅如[故]:() ③前后受其[敵]:() ④[苫]蔽成丘:()
2.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義。
①[止]有剩骨() ③一浪得骨[止]() ③后狠止而[前]狼又至() ④恐[前]后受其敵()
3."屠懼"寫出屠戶對狼;__________"投以骨"、"復投之"寫出屠戶對狼____.
4."并驅如故"寫出怎樣的本性?
答:___.
5."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表現屠戶的什么特點? 答:
文段二
少時②,一浪徑去③,其一犬坐于前③。久之③,目似瞑①,意暇甚②。屠暴③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⑤,意將隧③人以攻其后也。身已半人,止露夙①尾。屠自后斷其股③,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③,蓋①以誘敵。
狼亦黠②矣,而頃刻③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能③?止增笑耳②
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一狼[徑]去()②意[暇]甚()③一狼[洞]其中()④意將[遂]入()
7.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其"的指代意義。
①一狼洞其中()②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③屠自后斷其股()
8.文段中哪些句子寫狼的陰險狡詐?
答:____.
9.翻譯"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10.結尾一段運用什么表達方式?點明什么主題?
答:____.
二四短文兩篇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兩小兒辯日
《列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①日中則如盤盂②,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③,及其日中如探湯④,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⑤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⑤!"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孔子[東]游:() ②一兒[以]日初遠:() ③及其日中如[探]湯:() ④[孰]為汝多知乎!:()
2.翻譯: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兩個小孩對"日"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怎樣證明自己的看法正確?
答:___
4.文章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
5.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答:___
文段二
樂羊子妻
河南③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②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①,還以與妻。妻曰:"妾聞③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③,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①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②。"妻乃引刀趨機③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④。一絲而累⑤,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⑤織也,則捐失成功①,稽③廢時日。夫子③積學,當'日如其所亡①',以就懿德①;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③。
6.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得[遺]金一餅:()②還以[與]妻:()③乃[捐]金于野:()④[遂]成丈匹:()7.翻譯"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8.《樂羊子妻》寫了哪兩件事?
答:9.文段中哪個句子從反面說明半途而廢就不會成功?
答:10.這個故事寫出樂羊子妻怎樣的品德和見解?
答: 二五詩五首
閱讀下面五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歸園田居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①,帶月荷鋤②歸。
道狹草木長③,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④。
過故人莊⑤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⑤,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①。
開軒面場圃③,把酒話桑麻①。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解釋第一首詩詩句中的加點詞。
①晨興理[荒穢]:() ②但使[愿]無違:()
2.《歸園田居》寫什么?最能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詩?
答:___
3.《過故人莊》中第5第6句運用什么修辭方法?
"還來就菊花"表現詩人的什么感情?
答:__
4.《過故人莊》中哪些詩句描繪了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
答:
5.《錢塘湖春行》是通過哪幾種景物描繪西湖風光
的?
答:
6.詩人白居易"最愛"的是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
答:
7.《書湖陰先生壁》中第一句"靜"的意思是:___。
8."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答:___
9.《游山西村》寫什么?表現詩人的什么感情?
答:___
10.《游山西村》中哪兩句詩流傳最廣?這兩句詩以后多用來形容什么?
閱讀遷移文段
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燈光 冰心
初冬黎明時的燈光,總給人一種溫暖,一種慰藉,一種希望。因為從家家窗戶射出來的光明,是這片大地上人們醒起的信號,是燦爛陽光的前奏!
我的臥室是朝南的。我的床緊靠著北墻,從枕上總能看見前面那一座五層樓的宿舍,黑暗中就像一堵大灰墻似的。
近年來睡眠少了,往往在黎明四點鐘醒來,這時天空沉黑,萬籟無聲,而我的心潮卻挾著百感,洶涌而來……長夜漫漫,[我充分地體會到古人所說的"秋宵不肯明"的無聊滋味.] 這時對面那座樓上忽然有一扇窗戶亮了!這一塊長方形的桔紅色的燈光告訴我,我不是一個獨醒的人!我忽然心里感到說不出的快樂。
白天,我在樓下散步的時候,在我們樓前奔走踢球的男孩子,和在我窗外跳橡皮筋的女孩子,他們和我打招呼時,常常往前面一指說:"我們的 家就在那座樓上,你看那不是我們的窗戶!"
從這扇發光的窗戶位置上看去,我認識了那是央金家的盥洗室。這個用功的小姑娘,一早就起來讀書了。
漸漸地一扇又一扇的窗戶錯錯落落地亮起來了。強強、阿不都拉他們也都起來了,他們在一夜充分的休息之后,正在穿衣、漱洗,精神抖擻 地準備每人清晨的長跑。
這時天空已從深灰色變成了淺灰色,前面的大樓已現出了輪廓,燈光又一盞一盞地放心地滅了.天光中已出現了魚肚白色,燦爛的朝陽,不 久就要照在窗前的書案上了。
燈光已經完成了它的'呼日光的先行者"的使命,我也開始了我的寧靜愉快的一天。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答:___.
2.作者為什么說"初冬黎明的燈光,總給人一種溫暖,一種慰藉,一種希望"?
答:___.
3.畫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按順序回答)
4.把"精神抖擻地準備每人清晨的長跑"句中的"抖擻"換成"奕奕"好不好?為什么?
答:_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贊頌黎明時的燈光,贊揚_____
答案:
第五單元
二一《論語》十則 1.BZ二B3.①能夠憑借。②憑借什么。③因此。
4.①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②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當老師的。5.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海人不倦6.時光像河水一樣流逝,日夜不停。啟迪我們要珍惜時間。7.正確的學習態度:敬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與思要結合,默而識之。
二二扁鵲見蔡桓公 1.BZ.①停留,經歷。②再一次,又。③甚,厲害。
④答應,理睬。3.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拿來炫耀自己的功勞。4.因為他諱疾忌醫。5.D6.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所管的事了,(醫生)是沒辦法的。7.說明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終于不可救藥的發展過程。8.告訴人們,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
二三狼 1.①連結,這里是緊跟的意思。②舊,原來。③攻擊。
④蓋上。2.①只。②停止。③先前。④前面。3.本性缺乏認識。抱有幻想,~再要協退讓。4.貪得無厭。5.果斷的抉擇,迅速占據有利地勢,準備與狼搏斗。6.①徑直。
②空閑。③作動詞,打洞。④指神情態度。7.①指柴草堆。②指屠戶。③指狼。8.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9.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0.議論。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詐,終歸是要失敗的,啟示人們對待像狼~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二四短文兩篇 1.①到東方。②認為。③同"伸"。④疑問代詞,這里同"誰"。2.兩個小孩都笑著說:"誰說你多才智呢?"3.一個認為太陽剛出時離人近,太陽當項時離人遠,以當時生活中常見的"車蓋"、"盤孟"作比,來證明自己的看法正確;另一個則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遠,太陽當頂時近,以生活中經常可以感覺到的涼熱作標準來證明自己的看法正確。4.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都包含有深奧的內容,連博學多聞的孔子也無法解釋,說明知識無窮盡,學習也無止境。5,啟發我們觀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實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也不要強調一點,以偏代全。6.①丟失。
②交給。③丟棄。④于是、就。7.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不貪心的人不接受別人的施舍。8.一件是羊子拾遺求利,妻子指出他這樣做會估污品行;一件是羊子思家輟學,妻子勸他應持之以恒。9.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度時日。10.廉潔的品德和學習要堅持不懈的見解。
二五詩五首 1.①野草。②志愿。2.寫詩人鄉居農業勞動的樂趣。
"但使愿無違。"3.對偶。表現詩人對田園的喜愛和朋友間融洽的感情。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5.孤山寺、賈公亭、白云、水、駕、燕、花、草。白沙堤等。6.最愛的是湖東白沙堤。因為這里綠柳成蔭,美不勝收。7,凈。8.擬人、對偶。9.寫山村景象和農民習俗,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詩人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10.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詩以后多用來形容進人一個別有天地的優美風景區或文藝作品情節起伏變化,引人入勝。
閱讀遷移文段·燈光 1.以贊頌"燈光"的感情為線索。2.因為從家家窗戶射出來的光明,是這片大地上人們醒起的信號,是陽光燦爛的前奏。
3.引用、擬人。4.不好。因為"奕奕"是飽滿的意思,而"抖擻"是振作的意思。剛睡醒起來,準備做晨運長跑用"抖擻"更能表現出這時人的精神狀態。5.贊揚勤奮的、大有希望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