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男初長成——幼兒家庭教育心得
良好品德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舉足重輕的作用。從小我們就非常注重嘉鐸的德育教育。以身作則教育他要愛護環境衛生,不能夠亂扔垃圾,所以即便是在外面,他也不會隨手把垃圾扔地板,哪怕是垃圾筒距離很遠,也得放垃圾筒里。到龜山公園鴿舍,看到別人扔掉的袋子,他會一個個揀到垃圾框。有一次竟然把一個零食包裝袋從大榕樹帶到盛景小區的垃圾筒扔。從小我們就教育他遵守交通規則,如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不能在馬路上玩耍之類的,否則會被小汽車給壓扁掉。所以他從小就有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現在過馬路,看到我們沒有走斑馬線,他就不走,一定要走斑馬線。為了培養他的愛心,從小我們就帶他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如給貧困學校送圖書、慰問春蕾女童、到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等,也許他不是很清楚在做什么,但是這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看到捐款箱都會往里面投錢。家長是孩子行為的被模仿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所以我們努力需要為其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在平時的交談中杜絕一切粗話、臟話,多使用禮貌用語,在這樣健康和睦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嘉鐸從小就懂得禮貌,用他的話就是:“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要說謝謝,別人要說不用謝。”犯了小錯誤,他會說:“不好意思,媽媽。”給我們道歉。去年夏天一中午,我午睡沒有蓋被子,在客廳玩耍的鐸鐸,推門進來拿起我放在凳子上的衣服,爬到床上,蓋在我身上,然后自言自語道:“爸爸說,謝謝。”還自己回答:“不用謝”,最后還不忘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鐸鐸太棒了”。
我們總是盡可能抽出多一點的時間陪兒子玩耍、游戲,并和他平等交流,讓他從身邊的事和故事中自己悟出一些道理。比如,我們給他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在我們有意識地引導中,他從中明白要懂得尊敬長輩,愛護比他小的朋友。所以從小嘉鐸要懂得分享,所以每次下樓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他總不忘多帶些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從來不和比自己小的小弟弟小妹妹爭搶玩具。哪怕是小朋友把他的玩具給玩壞了,他也不會生氣,到別人家里玩玩具,要回來的時候懂得要把玩具收起來。一歲多的時候,就會端著一盤玩具蘑菇釘,招呼我一起玩,“爸爸,一起來玩蘑菇釘。”“爸爸唱歌。”當我歌聲停下來的時候,他會用小手指按按爸爸的鼻子,然后按按自己的小鼻子,說:“哦,沒電了。”現在會把小臉湊過來,用他的小鼻子頂著我的鼻子,說:“幫爸爸充電。”現在我們常和鐸鐸玩過家家的游戲,在游戲中,鐸鐸時而扮演家長,帶我們去上幼兒園;時而扮演牛排店的服務員,給我們點餐;時而是火車司機,帶我們環繞世界;時而是醫生,幫我們檢查身體。他在玩耍中快樂,在快樂中獲益。
從幼兒園春季開學到現在已經三個月多了,嘉鐸已經基本適應了園里的生活,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每天都把老師的話當圣旨一樣掛在嘴邊,“老師說,要……”,“老師說,不能……”。端午節吃飯的時候,他突然就冒出了一句話“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把我們都給逗樂了,學會了很多兒歌,而且很有表現欲望,常在我們面前唱從幼兒園里學來的兒歌,以前更懂事、更活潑可愛了,這和在幼兒園老師的悉心教導以及小朋友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影響肯定是分不開的。在此我們特別感謝照顧和愛護他的小小(1)班的老師們,謝謝您們!看到鐸鐸的點點滴滴的進步,我們感覺非常欣慰。也希望鐸鐸今后在幼兒園的生活能夠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