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在教育孩子中體味幸福
三、聽新聞,做剪貼收集,從小關心國家大事的培養
錄音機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收音機聽新聞。小時候,聽小喇叭節目。長大了,學了文科,文史知識的拓展、前沿動態的了解,光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從初中起,每天的早起床、午飯時間就是我家“中國之聲”收播時間,在這里,孩子知道了洪戰輝的勵志故事,知道了海嘯、地震,知道了智利礦難的解救成功,奧運會、世博會等重大賽事等等。高考時,文綜考的就是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我認為,和聽新聞及聽新聞評論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這個做法,其實就是聽錄音的延伸。貴在堅持!
我當了xx年的黨支部書記,“一杯茶、一份報”是世人對書記的高度概括。我愛工作,努力在當好校長的助手。除此之外,不斷學習是我的好品質。讀書讀報中,只要遇到好文章,或是一句話,我都馬上記下來,或是干脆剪貼下來。分門別類,已經做了10幾本。尤其是幫女兒做的幾本好文章素材剪貼本,不僅是孩子每次考試前的快速瀏覽的文本小樣,作文好素材,而且上了大學仍然大有益處,演講稿、論文等都用。而且女兒自己也在剪貼,把這個好做法堅持運用,真好!
上高二時,女兒班主任張環老師給了她一個任務:承擔班內的剪貼欄工作,兩周一換,我找素材她來更換。責任心更強了,當老師同學爭相讀看,甚至有的同學悄悄取下來當素材用了,歷史劉慧麗老師也幫她找素材等等,自信心、成就感更強了,她體會到了堅持的價值。并且每貼一張,她自己都得先看,挑選,又是一種自覺的學習過程。
好的做法其實就在生活中,在細微中,持之以恒是關鍵!大家都行。
四、和女兒寫便條作交流-----心的教育
我的侄女16歲,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因為父母離婚,從小又在家庭的戰爭中度過,可憐的孩子常說,我如果有個好媽媽,和我不斷交流,遇到困難能幫幫我,我怎么會是現在這個性格?
是啊,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要扮演好多重角色:生活自理的培養中是媽媽,學習指導中是老師,性格塑造時是朋友等等。
我和女兒用留便條的方式說了十多年悄悄話,尤其到了青春期,這種方法比直接說教更好。看到她學習遇到阻力灰心喪氣時,我給她留鼓勁條;學習進步了我給她留贊美條;和同學相處發生矛盾了,我給她留處友條;父母長輩過生日了,我給她留提醒條等等。這些小條用硬卡紙別插在墨水瓶盒子上,或是一句話,或是一首打油詩,或是一個表情圖。賞識孩子的多,鼓勵話語多,商量的口氣多。在默默的關愛中,孩子學會了堅強、有序、自律、自我平和心態等,達到了潤物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溝通效果。現摘錄幾條:
1.寶貝,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媽媽知道你很累,你一定能堅持,對嗎?
2.孩子,學習累了,休息一下,來,深呼吸,做擴胸,加油!
3. 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呢?
4.孩子,盡量不要和別人比,會很糾結的,和自己比,今日事今日畢,這次考試比上次強,哪怕高出一分,就說明你有收獲!
5.高考的考場不可怕,考學業,更重要的是考心態,我盡力,我快樂!嚼一塊泡泡糖,出發!
6.同學惹我,我不氣,不拿他的錯懲罰我,寬容他。
7.老師批評你,是關注你,愛你,你可千萬別和老師鬧別扭,否則你就會失去很多,反思自己,有錯馬上改。媽媽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