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孩子的語言發育,你知道?
早晨七點鐘,一骨碌翻個身,便結束了他的睡眠時間。笑嘻嘻地爬到我身上。我立即問候他:“寶貝,早上好啊!”他也學:“早上好啊!”看見牛奶,指著說:“寶貝喝!”喝了幾口,便有些玩的意思,我說:“不喝了讓媽 媽收起來,想喝了媽 媽再給你。”于是把奶瓶遞給我。不過不小心淌了幾滴在床單上,小家伙指著床單,說:“弄臟啦。”“是哦,弄臟了,下次你得小心哦!好嗎?”“好!”
窗外,早晨的陽光升起來。
老實說,這樣的早晨,感覺實在好。
因為眼前的這個小家伙,固然又瘦又矮,但,已經有了一點點交流的能力。
最初,他會叫“媽 媽”。那是在他七個來月的時候。不過叫得并不清爽。而且只是偶爾的叫。(據我的育兒記錄查的)
接近一周二的時候,能說的詞語是:葡萄、月亮、媽 媽、奶奶、爸爸、笨蛋……
再下去,他的語言發育我就有些記不住了。是沒法記。因為今天,他會說“姐姐”,但再過幾天,忽然發現他會蹦出別的詞。原來是說兩個字,不知道啥時候,他說出來的是三個字,繼爾四個字。而如今,他會說的是句子了。最長的句子是:“這是爸爸買給寶貝吃的酸奶!”昨天晚上,我發現他甚至懂得用疑問句,他自己拉開抽屜,發現一小塊磁鐵,于是問他爸爸:“這是什么?”理論上來說,我想說疑問句是語言發育進步的表現呢。
如果和他一起背兒歌或唐詩,他能接的很多。比如《春曉》,我背“春眠……”他便會接上“不覺曉”。獨立背的則常常會丟掉一兩句。很喜歡看他認認真真一板一眼地背兒歌的感覺。最好的是那首《拉大鋸》:拉大鋸,扯大鋸,鋸木頭,蓋房子,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接女婿,小外甥你也去。如果讓他背一首叫《老鼠娶媳婦》的兒歌,背到那句“唉呀呀,不得了”,通常要把小手一伸,實在太可愛了。
小東西還很酷,你請他背,他很神氣地說:“不講!”或者“不唱!”其實,是因為他忘記了如何開頭。
評價說,詞匯量很豐富啊。
還有的人認為說話挺早的。
關于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一些看法,和媽 媽們交流下。
1、只要孩子具有正常的聽、說能力,就算孩子晚一些說話,也不要太焦慮。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尊重孩子的發育最關鍵。這是前提。
2、很小的時候,為了讓他熟悉我的聲音,我除了給他唱一些搖籃曲、舒緩的歌曲,還經常給他朗讀小故事。當他會坐了以后,我開始有意識地把書本當成玩具給他玩。有空的時候,就和他講一講。前提是,我從來不在乎他認沒認哪個字,記沒記住哪個東西。我將這種做法當成是潛移默化。
3、大約是一周二還是一周三的一天,我拿了幾本故事書過來,他對其中一本叫《小紅帽》的故事畫面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使勁地叫:“嘣叭!”因為他喜歡槍,而這個故事書的封面正好畫了一個獵人扛著獵槍。我立即給他講這個故事。當然,講的時候,我很注意將長句“加工”成短句;故意夸張一些,著重講出象聲詞,學表情;而且注意喜好點,比如說到“槍”,就特別強調:“寶貝,這是槍!打槍的時候,會發出“嘣叭”的聲音!”,還放慢講的速度,讓孩子看過癮。另外,想聽幾遍我就給講幾遍,他不想聽我就立即放開。總的來說,我覺得給孩子講故事無疑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不過這里邊大有技巧,需要各個媽 媽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