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詩的作者是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匠師。他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紙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二.學生分析
初一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的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進行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三. 設計理念
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 性這一學科的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閱讀本文,提高文學修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營造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很好的體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情感交流。
四.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理解詩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進一步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五.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可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泰戈爾生平的有關資料。多朗讀,理解詩的大意。練習寫一首詩,充分發揮想象,把你的夢想寫出來,然后用行楷字寫在白紙上。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么?(教師拿出紙船) 大家都放過嗎?很好,那么你們回憶一下放紙船的經歷。把時間、地點、當時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紹。(學生自由發言) 我們看到這紙船,就會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 ,那種感覺特美好。今天老師就來幫你們找回那種美好的感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散文詩《紙船》,看看能否從這首詩中找回被我們忽視甚至忘卻的東西。(出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2、了解作者。
讓學生拿出自己在課前搜集和整理的泰戈爾資料,先以五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資源共享。選出優秀作業,然后派代表,全班討論,最后教師再作整理,用屏幕顯示泰戈爾的重要資料。
[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激勵他們力爭上游,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泰戈爾的了解,可謂一石二鳥]
3.指導閱讀,初步感知(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學生先自由朗讀
第二步:教師范讀(放伴奏帶)
完后,讓學生談談朗讀這首詩要注意哪些問題?(比如節奏、語調等等)再由學生自由挑選一兩句示范朗讀。
第三步:學生一起朗讀
[重在朗讀,感悟詩歌語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深入探究奠定基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得到較好的效果]
4. 賞讀美文,體會感情。
用屏幕出示問題:
(1)詩人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來創作此詩的,詩中的“我”在放紙船時想到了什么?你覺得詩中的“我”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把朗讀穿插進去,進一步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
(2)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邊賞邊讀,使學生掌握“讀懂-——讀好”一體化的學詩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解讀詩歌的深層含義,理解詩歌的精神實質。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加以肯定,并因勢利導,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深入與明晰。]
5.遷移訓練,拓展提高。
屏幕顯示相關內容:
(1)這首詩借紙船來寄托詩人的情思,這種寫法叫什么?
(2)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有沒有運用這種寫法的?請舉例說明。
與冰心的《紙船》比較異同。(投影打出冰心的《紙船》)
(3)同學們也不妨寫一首詩,最好運用這種寫法,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你的夢想寫出來。(讓學生把課前寫好的詩再作修改,然后拿上來用投影放出來,并自己朗讀。)
[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希望點燃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火花,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和聯想將學生的創作熱情激發出來,真正把學和用結合在一起。]
精彩片段
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詩中所表現出的童真童趣,在開始導入時就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緒,打開回憶的盒子。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