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培養
五、個性化的表達
有了個性化的思維和知識積累,便會激發表達的欲望,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表達內容和方式。教師應珍視學生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我在教完《麻雀》一課后,總結道:“課文通過描寫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拯救小麻雀,歌頌了一種崇高偉大的母愛精神。”而學生聽后質疑道:本文沒有一處提示這只麻雀的性別,怎么肯定是“母愛”而不是“父愛”呢?對于學生的質疑和反駁,我感到愕然。細細讀來,在字里行間找不出這只麻雀的雌性特征。作為一種泛指,學生的質疑還是有道理的。這一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激起了學生思考的興趣,學生們頓時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用了大家都比較認可的表達方式——表現了一種偉大崇高的親子之愛。語文上的很多東西其實是說不準、道不清的,很多問題都不只有一種答案。我們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想法。
個性是創造力的源泉,個性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地、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用一雙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并創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自我、展示才華,讓個性在閱讀教學中盡情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