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周記十七篇
回顧自己的行為,也許太關注課堂氣氛,只知道活躍、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對培養學習興趣有用,別的就知道得不多了。照理說,氣氛活躍與課堂紀律問題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教學活動只要是在有目的、有秩序地進行,就不存在紀律差的問題。但是往往自己滿懷信心地去上一節課,卻時時找不到感覺。是不是也應該嚴格嚴格呢?
嚴格,對教育來說是必須的,但也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我們總說,批評學生應避免簡單粗暴。教育者的“嚴格”要講究藝術。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耐心尤為重要,在不少人的眼里,教學就是為了考試成績,為了得到好的考試成績,只需要學生安安靜靜地聽,勤勤懇懇地練,不需要議論紛紛的討論;這樣的教育并不是成功的教育,我最近有一個體會,當你要向學生發火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去花費幾秒種的時間去思考,這樣做能行嗎?這樣就會使自己平靜下來,相反的,用婉轉的口氣去從側面教育學生,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記八]讓學生學會傾聽
在大力提倡讓課堂活躍起來的今天,在鼓勵學生敢說會說的同時,在放手讓學生合作討論的同時,也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在不少的課堂上,發現了同樣的一種傾向,有時一個同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一邊還大聲喊:“我來,我來……”。有時老師剛提出了作業要求,明明是一聽就懂,可總有那么幾個同學對老師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時老師剛糾正一個同學的錯誤答案,另一個同學又重復了同樣的錯誤……凡此種種,都是學生不認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引起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而且也違背了全員參與的原則。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呢?
一、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于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白: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二、要發揮示范作用。
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發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才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范,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
[周記九]
本周進行了期中考試,看完試卷,發現了一些問題值得自己去反思。
1、按課文內容給詞語排序這類題掌握太差。
象這樣的給詞語排序的題,要求學生必須對課文能夠達到熟練背誦才能做出。通過試卷分析,我發現我班學生此道題正確率太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要求背誦的課文掌握不夠,也和自己平時很少挨個檢查背誦有關,看來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一定要做到每人必背,教師沒有時間,可以安排學習好的同學利用課下時間分組檢查,然后再向教師匯報,這樣就會使學生的背誦水平提高。
2、閱讀題缺乏靈活性
這次考試的閱讀題全是課本上的內容,而且題面并不難,滿可以用書中的原話回答,可大部分學生卻不知從何下手,答案亂七八糟,沒有條理性。所以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還要花費心思去想怎樣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的大腦動起來,一句話百樣說,多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這樣學生在遇到沒有看見過的短文時才知道從何下手,會用自己的話去思考問題。
[周記十]
《黃山奇石》一課第二自然段是這樣寫的:“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指導學生理解這一段時,我是從“仙”、“飛”這兩個字重點理解的。當我說到給“飛”字換一個詞的時候,學生們發言積極,說出了“掉、扔、落、降、飄……”等好多詞,當我又問到你認為哪個詞最好,為什么這個詞好的時候,有個女同學說:我認為飛字最好,因為飛下來會有安全感,如果用掉字就會不一定在什么地方了。我認為這個女孩子回答太妙了。可見她發揮了自己的想象,而且把石頭給予靈性,是多么天真的想法啊。
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就是要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的語文課才不枯燥,才會有味道。
[周記十一]讓學生范個美麗的錯誤
在一 節語文課上,我進行生字教學當講完許多生字以后,我提問一個學生讓他來回答剛剛講過的生字,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在一秒鐘之前的事情他竟然能錯。將“ ”字讀成了“ ”字。當時全班學生哄堂大笑,他也羞愧的低下了頭,無奈的坐下了。這時我要求大家靜靜地想他為什么讀錯了,我把“把”字和“打”字分別寫下來,而且加大了字號。請同學們去幫助分析,。過了一會兒同學們找到了答案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這兩個字都是提手旁;有的說把和打的拼音非常的相象,容易讀錯;有的說這兩個字的結構是一樣的;有的說這兩個字的組詞不同;還有的說老師他上課不認真聽講所以讀的不對。學生分析的原因有很多種。我聽了心里也很高興。這節課下來了我們全班同學對“把”字和“打”字的認識可謂是非常透徹了。我接著說”同學們我們獲得這么多知識是受誰的啟發。”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李凱。這時李凱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又補充一句:如果這些知識是李凱講給我們聽那就更好了。他出錯是因為這兩個字非常相近,不好區別,如果課堂稍一分心就容易弄混。這件事不僅教會大家學會區別,還說明以后上課要認真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