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學生發展的空間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面臨著個體如何進行積極的選擇。選擇是人的基本權利,學生也同樣享有這樣的權利,正是在自主選擇中,學生的選擇意識被喚醒,選擇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個性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同伴等進行選擇。他們的責任感就會逐步增強,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分責任,也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特點,為其思考、發現、探索和創新提供廣闊的空間。一、學習的選擇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學生自主選擇有價值的學習內容,才能促使學生樂意參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進行自主創新的學習,以一篇課文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邊讀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然后適時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貪大求全而導致理解的膚淺,體驗的虛無。如在北師大版第三冊第十六單元《賀年片》時,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于是有人選擇綠色的賀年片,有人選擇白色的賀年片,有人選擇藍色和紅色的賀年片的內容進行朗讀,在小組里交流,各有所獲,相得益彰,學習氣氛異常濃厚,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真正的體現。
二、學習方法的選擇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預習時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等可以獨立學習;當然也可以合作學習,如查找資料等就可以合作起來實現資源共享。具體到某篇課文的學習時,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學法。想讀的就反復讀,讀到情深處悟;想在文中畫的也可以,讓他們邊讀邊揣摩;想和同伴討論學習的就讓他們暢所欲言……如在教學《我有一盒彩筆》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我有一盒彩筆時,想畫的內容、體驗這首詩歌中小朋友的理想,在將接近尾聲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畫筆描繪你喜歡的內容,學生興趣盎然,十分投入。
因為“選擇”,我們產生了思想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因為“選擇”,讓閱讀教學充滿著“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