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學生的童心意識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當代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富有童心應該是他們主體精神的本質特征,因為他們還是一個孩子。充滿“童心”的心靈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純真的、本質的心靈;充滿“童心”的思維才是積極的思維,思維的童心化才是“思維的覺醒”(蘇霍姆林斯基語),因為這是他們為自己而活著并思考著。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語)然而,當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呈現出一種所謂典型的“主體形式”,如“提問式”,教師連續提問,學生連續回答,有時教師還連續追問。這種“主體式”教學,表面上看去,教師提問一步步深入,學生主體精神一步步提高,但實質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所以,這種“主體式”教學仍然是以扼殺學生生命力為代價換取課堂教學的表面繁榮。再如,“情境教學法”,這種“主體式”教學,大多是老師設置陷阱,讓學生往里跳,作為自由主體的學生為了提高所謂的能力,在老師的誘惑下也只能往里跳。還有“牧羊式”,這種“主體式”教學大多是上課一窩蜂,下課鬧哄哄,因為許多老師對學生的行為,要么是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要么什么也不做,做個“局外人”,下課了事(學生的成果也就消亡了)。在這種“主體式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真心何在?如果說有,也只能是被老師異化了的學習真心,而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學習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