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預習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語文預習的方法步驟。預習是必須講究方法的,方法得當,效率就高。語文課的預習方法分常規預習和重點預習兩種。所謂常規預習,即學生上課前,都必須解決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其內容可概括為讀、畫、查、議、列。
讀:學生自讀,基本達到熟練、連貫,對于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
畫:讀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徹的字、詞、句、段畫出來。
查: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將畫出的疑點結合課文嘗試解答。
議:四人一個學習小組,組織起來,有組長主持共同討論預習中出現的問題。
列:將兩次預習中無法徹底解決的字、詞、句、段、篇方面的疑點羅列出來。
這些是要求學生每課前必須預習的,不必讓老師布置。老師只是在必要時進行檢查測試,了解學生掌握解決新知識和新問題的情況。
所謂重點預習,即根據所學課文的不同體裁和知識的不同類型,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開始老師認真指導,比如講記敘文,除常規預習外,就布置學生自己去探討解決一些問題。如文中寫了什么人?什么事?誰是主人公?人物間什么關系?哪是中心事件?為什么要選寫這些人和事?材料和中心有何關系?結構是如何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文章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針對不同課文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比如:講《少年閏土》一課前就給學生布置如下預習題:(1)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2)小說主要寫了哪些事情?(3)找出文中描寫景物、心理的語句并說說它們所表示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4)“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墻上四角的天空 ”的含義是什么?(5)少年閏土有哪些特點? 這樣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認真地讀文,老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就會自己主動解決一些問題。
預習的開始,布置的問題簡單些,隨著預習的熟練,知識底子加厚,提出的問題難度不斷加大,學生對各類課文和知識就學習的更深刻,掌握的也更全面,速度也會加快,這樣學生就能通過預習逐步掌握各類文章的規律,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向自學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