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反思能力培養
不僅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完全掌握,就連課外閱讀中發現的生字,學生也主動學習掌握。學生掌握了識字能力,學習興趣高了,看書、作文的能力也相應提高。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這里僅就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閱讀能力淺談一些做法。
以《珍貴的教科書》為例。這是一篇記事為主的記敘文。學生在閱讀中經常遇見,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有教育意義的事,需要記敘下來。因此,我在備課時不僅確定在字、詞、句、章方面要傳授哪些知識,而且把培養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作為教學和重點。那么怎樣培養呢?我反復閱讀、研究、思考找出這類記敘文的特點和規律,簡略歸納為兩點:
1、要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明白。
2、在記敘過程時,要把重要的場面、中心話語寫具體生動。
教學時,揭示以上規律,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按以上兩點自學,邊閱讀、邊思考、邊討論。只用了一堂課,使學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學到了知識,又初步培養了學生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接著,我又用了一課時,叫學生根據老師歸納的兩條規律,試分析 “習作選”上的同類文章。由于學生手中有了“工具”,獨立實踐很快就把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搞清楚了。我又設計了短文練習進一步培養和檢查學生的能力提高的如何,短文的題目是:“記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作業效果較好。
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是多種多樣的。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充分發揮課文應有作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黃繼光》、《小珊迪》就重點培訓學生有詳有略,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記敘事情經過的能力;學習《頤和園》就重點培訓學生先總述后分述再總結的能力;學習《三味書屋》就重點培訓學生按不同空間方位描述事情的能力;學習詩歌、古詩就培訓學生的朗讀及欣賞詩句的能力 ……這樣抓住不放,積少成多、學生的能力一堂課一堂課地逐漸形成技能。
教學的實踐,使我嘗到了重視培養學生能力的甜頭,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從一堂課中增長知識:識字能力、閱讀的能力、寫作的能力。慢慢 “入了門”、“上了路”。自己有了獨立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