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還需要板書嗎
語文體式。是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表現形式,是師生在課堂上最簡易的利用視覺交流信息的渠道。在教學中,有些比較復雜的重要內容不僅要求學生記住,而且要求他們能夠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內容常由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來,學生把這些文字抄錄下來,聯系課本,熟讀或背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成分。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積極作用。板 書也可以說是反映課文內容的“鏡子”,是教師教學風格的凝練和濃縮,是學生通往教材的橋梁,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加深聽課印象服務的。好的板書設計有利于落實教學要求。它所寫的內容是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它從文中選出關鍵詞語展示課文的內在邏輯,提綱挈領,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關于板書的作用,王松泉在《語文板書教學板書學研究概述》一文中有過很形象的說明:板書教學的作用,在于它是反映課文內容的“鏡子”,展示作品場面的“屏幕”,是教師教學引人入勝的“導游圖”,學生學習掌握真諦的“顯微鏡”,是開啟學生思路的“鑰匙”,進入知識寶庫的“大門”,是每堂課的“眼睛”,讀寫結合的“津梁”。沈宗華在《如何進行板書》中說“一堂課就是*口授和手寫來表達思想和啟發學生,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因而板書是一堂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此可見,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在教哪一門課,教師們都應該很好地掌握板書藝術。教師板書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長遠的。板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它是以文字、符號,圖像等具像性手段將教學內容直接訴諸學生的視覺,豐富了學生的感知表象,所以有助于學生吸收和掌握知識信息。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視覺不僅是人類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通過視覺獲得的信息又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印象也較為深刻。因此教師的板書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好的板書對學生是一種直接的藝術熏陶。
有的教師認為,現在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開展,板書有沒有已經無所謂了,可以退出講臺,他們認為多媒體教學方式的不斷引入將會沖淡板書的功能。面對一些教師對板書的漠視,曾在震旦外國語學校擔任多年教學督導的徐嘉平卻有不同觀點,他認為:“多媒體將取代板書的觀點是錯誤的,板書能體現教師邏輯思維、訓練抽象能力,甚至可以體現教師形象,只要黑板一天不退出課堂,板書就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