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感悟 演中想象--一年級教學反思
一年級閱讀教學中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大聲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課文內容,在朗讀中積累優美、鮮活的語言,在朗讀中感悟各種感覺、各種心情。以前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常把什么感情強加給學生,而新課程標準注重老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現課文情感因素。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有這樣一個片斷:師:小朋友,兔姑娘、鹿先生見到美麗的小路是怎樣的?你能學著他們的樣子來讀一讀嗎?
生: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學著兔姑娘、鹿先生說話。
師:剛才通過兔姑娘呼鹿先生的表演讀,讓老師聽出來了小路確實很美,你是用什么感覺來讀呢?
生:“啊“要讀響亮點、長點,像唱歌一樣。
生:“多美”要讀的重點,讓別人聽得清楚。
生: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得清楚。
生:要帶著笑臉來讀。
師:難怪呢,你們真會讀書。
師:后來小路發生了變化,小朋友能不能像剛才那樣把三個角色的變化心情讀出來呢?
生:學生爭著扮演三個角色,用不同的語氣,加上生動的動作表演“皺起眉頭”、“捂著鼻子”等,使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反思:書是不僅是讀出來的,還要讀進去。本片斷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讀課文來品味,實現了情感與內容的統一,進而感悟了語言文字的精妙。課文中的語氣詞“啊”和“!”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對課文的理解有很大幫助,而且在今后學習中也會用。自然小路的變化通過語氣詞“呀”、“咦”、“哪”、“呢”等形象地流露出來,這正是學生通過讀中自我感悟的結果。同時,學生自由想像的表演,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更為鮮明、豐滿的圖象,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讀中感悟,演中想像,反映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不同感受。這既是對學生的鼓勵,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了學生思維,是發展學生語言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