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說明文課堂脫離枯燥
了課文的寫作提綱,并且對正確把握相同課文題材的課文提綱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水就是生命》的課后,附帶的課文提綱只是一個參考,主要是讓學生在精讀課文兩遍以后,讓后合上書,再學生進行課文提綱歸納提取比賽,在本子上列出課文的寫作提綱,列出的提綱就是剛才精讀課文兩遍以后,腦子里剩下的對課文的最后映像,這是五年級學生學寫課文提綱的最低基本要求,這樣低要求我想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又聽說要比賽,一下子就來勁了,課堂里似乎傾瀉下了無數的興奮劑,變得活躍起來,都爭著去讀課文,去概括課文的各段的段意,枯燥的課文由此變得興趣盎然,且富有了競爭性和挑戰性。這是多么好的教材編寫設計啊!這一節課學生學習了說明文,可覺得學生又不想是在學習說明文,說明文近似條款的說明方法讓人生厭,可這節課學生一點厭惡的感覺都沒有,相反比那些故事性很濃的記敘文學得還上進。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仔細想想原因很簡單,教材編寫者只是站在另一個高度,觀看說明文的寫作特點,說明文所表現出的枯燥乏味,教材編寫者并不是沒有看見,作者是看見了說明文的枯燥乏味,而且站在局外以旁觀者的姿勢,清醒地設計出了這么一個教學環節,有效得彌補了說明文的在文章體裁上缺乏的趣味性,讓學生樂學好學,老師易教善教,這無疑是給我們語文教師做了一個無言的榜樣示范。現在,想想要是沒有教材編者設計得這么一個極富趣味和知識性的一個教學亮點,我想我多半會把《水就是生命》這篇說明文上得如同一杯白開水,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索然無味,一無所獲,這是設想的沒有這個教學環節的后果,可有了這個教學環節,不光是給學生學習興趣和知識的掌握,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