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應注意的“三多”
批改作文是中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在近年的教學檢查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對此重視不夠,往往是學生作文數量多,批改中的少、慢、差、廢現象時有發生,不少教師即或是認真批改了的,也缺乏很好的針對性、激勵性、啟發性,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講:“老師批改作文是夠辛苦的,幾十本,一本一本的改,可是勞而少功”。那么如何更科學更有效的進行批改,消除“勞而少功”呢,本人就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談一談作文批改中應該注意的“三多”。一、作文批改要多及時
及時批改是作文批改的第一要務,心理學告訴我們:反饋的時效性是反饋的生命,反饋得越迅速、越及時,就越能有效的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控,如果反饋的時間拖的越長,就會事過境遷,錯過機會,學生習作后,最關心自己習作的最佳時間是交作業后的三天至一周內,這時期內,他們對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要求和習作內容印象較深,期待老師的評價和指點。教師抓住這最佳時期,信息反饋得越快,就越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及時改正錯誤,及時鞏固成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否則,錯過時期,學生對教師的反饋期待逐漸淡化,對老師的批改勞動滿不在乎,只瞅瞅分數就塞進課桌。老師的批改成了出力不領情的無效勞動。因此學生每次習作后,應該在三天內把學生的習作通覽一遍,作好整理記錄,選好典型,重點講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情感和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
二、作文評語要多鼓勵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斯坎貝爾說:“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這種需要決定著孩子行為中的許多東西(愉悅、滿足、高興),自然情感儲存越是充實,情緒就越是高漲,行為就越良好,他才感到自己處于最佳狀態。”批改作文是一種藝術,要想收到預期的效果,應該堅持贊賞為主,積極引導,啟發自改,因人而異的原則。蘇聯教育家索洛維契克還指出:“童年時代所受人喜愛的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是聰明的,因此才受人喜愛,于是,他也就盡力使自己的行為成為名副其實而去造就自己,成為有自信的人,而那些不得寵的孩子呢?人們總是訓斥他們‘你是笨蛋,窩囊懶鬼……’于是他們也就真的弄成這惡劣的品質”。人的品質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信和社會公正的評價。作文批改中,教師的贊賞,無疑給學生注入了興奮劑,對優秀學生是途中加油,對后進生更是雪中送炭。對作文能力較高的優等生,批改重點放在對段、篇和語言表達的感情色彩,寫作技巧的評價上。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要盡力找出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一滴,都充分肯定,學生看了老師的評語樹立了自信的勇氣,每次習作,都一定會尊重老師的意見,并且自覺的用心斟酌,寫出較有創新的文章。教師對學生真誠無私的贊賞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的最佳手段,是教學成功的橋梁。
三、作文評分要多獎賞
心理學告訴我們:由于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深刻、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印象,這種愛屋及烏的現象叫“光環效應”,這種光環效應常常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成績的評價,產生評價上的偏差。教師對優等生評分將有無意的拔高,反之則偏低。在作文批改中,筆者認為作文批改中可以采取兩次評分法,第一次底稿評分,第二次成稿評分。兩次評分中盡量從學生方面著想,不輕易為學生作文中的某一段或幾句話寫得差,或者書寫問題等去刻意扣分,盡可能指出文中的不足,但在評分中卻把分數適當提高,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寫作熱情。
注重作文批改的情感效應,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能力,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