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教育 (來自快樂之家的小窩日志)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做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而幼兒園、學校之中,教師面對著幾十個孩子,只能針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進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體教育,因時間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特點,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對教師的照顧不周而產生不信任感,而家長可以及時引導孩子端正認識。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又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頂目標明確了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系到國家是否后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明確教育方向與國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則,不能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國的21世紀是什么情況,拿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講,要使我國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收入達4000美元,年國民生產總值達6萬億美元。21世紀的人應該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質、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較強的應變能力、吃苦耐勞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紀沒有這樣一批高素質的建設者是很難完成此大任的,具備這樣的素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養高素質人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