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家庭容易造就聰明的寶寶呢?
莊博士認為,孩子很聰明,你就順著他的自然規律去成長,孩子遲早都會走上他最擅長的那條路的,父母根本不用著急。美國的“童子功”是不屑早學、多學的,對于某些方面有特別超前的孩子,美國也有加速學習班,但通常是單科跳級,而不會整個跳級。
他說,越是聰明的孩子,家長越是要注意讓他全面發展,這樣他的聰明才能走得長遠。
看中外教育孩子的對比
天才兒童沒有“統一教材”片斷一:“標準差生”在美國成了天才
王楠子曾是上海某中學的一個“標準差生”,他調皮叛逆,屢教不改,被班主任“重點關照”安排他一個人坐在教室里的最后一排。無奈之下,父親把他送到了美國求學。8年后,他獲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并被老師表揚“是個天才”,成為費城藝術學院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早期教育
片斷二:美國孩子這樣上歷史課
中國歷史課講西安事變,老師會講完史實,要求學生記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
而美國老師會讓孩子們分成幾個組,分別編輯一份當時中國的報紙、日本的報紙、西安當地的報紙;也可以讓孩子自編、自導、自演一段周恩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的對白,并讓孩子作一份西安事變的研究報告。
片斷三:中美高中生央視《對話》
2005年,央視《對話》欄目中,主持人讓中美高中生都搞一個援助非洲貧困兒童計劃。中國學生談古論今,從歌頌絲綢之路到吟詠茶馬古道,然后有人表演彈古箏,彈鋼琴……最后對非洲的援助計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會組織去非洲旅游,組織募捐,建希望小學等。
而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是從非洲的實際情況出發,包括食物、教育、飲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來很細的實際問題入手,做什么,怎么做,甚至每一項的預算竟然精確到幾元幾分。整個計劃幾乎可以直接實施。
專家點評:
這些小片斷反映了中美教育的不同。專家博士指出,在美國,高中以前的學生、幾乎是沒有課本的,老師來設計課程,他看重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會背多少課文,學會多少單詞之類。
留美博士、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愈表示,很多國內老師要求他提供美國的最佳教案,其實美國教育鼓勵個性化、多元化,沒有所謂的最佳教案。如果某學校,某地區的老師們都使用統一的教案,老師的特點,學生的個性就統統被扼殺了。
“就像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一樣,教育方法更不是能夠統一的。”專家說,教育者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尋找知識的能力,“教他做飯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飯放在他面前”。
關于天才兒童的三個問題
一、天才兒童父母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且無煙酒嗜好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此話雖絕對了些,但有某些道理。君不見,人類歷史上曾出現各種各樣家族。如數學家家族,醫學家家族,文藝家家族,音樂家家族,武術世家,體育世家,以及乞丐家族,罪犯家族等。這諸多家庭的形成,除去后天的潛移默化之外,父母體的先天素質不能說沒有關系。即是說,某類家族的成員體細胞中有與該專業相關的遺傳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