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底線原則在那
目前許多的父母就是太心軟,常常是經不住小孩子們的軟磨硬泡,久而久之不僅僅在孩子的面前失去了威信,還很容易使孩子們養成不好的習慣,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的早教知識!
在管教孩子上應設下所謂的“底限原則”。何謂底限原則?最重要的就是“說話算話”。
如最常見父母欠原則管教的,就是原本說好出門不買東西,但當孩子在街邊耍賴要求買玩具吃零食時,父母多半都是拗不過而答應所求,或是用“你不要哭我就買給你”來做交換;或明明是孩子該收的玩具,媽媽一邊罵一邊動手幫忙收;常說的“你現在不乖乖吃飯,等一會兒肚子餓我不理你!”更是話去如風,只要孩子一喊餓,父母就立刻替他張羅吃喝……換位想想,如果換作你是孩子,如此沒有原則底限的話你還可能會遵從嗎?早教網
為了養成孩子了解、遵從父母“原則底限”的習慣,父母必須將自己當成“語言學習機”,去費時、費力地堅持。有些媽媽因為無法忍耐孩子的拖拉和需要自己一再的教導,覺得干脆自己收一收比較快。其實為了孩子長遠打算,這些辛苦都是必須付出的,因為若貪求一時的“便利與快速”,接下來你要面對的就是孩子幾十年所帶給你的“不便利”與痛苦。
當然在堅持“原則底限”時最難處理的,就是面對孩子的求饒與眼淚。看著孩子因為違反規定而必須放棄那些能讓他快樂、享受的事,難免會心生動搖。但父母必須明白,孩子可以不打不罵,可以用民主方式來對待,但在管教上的“原則底限”一定要讓孩子清楚明白。否則,他將會變成一個蠻橫嬌縱、不負責任的孩子。長大成人,又會成為一個沒有“原則底限”的人,不但別人受害,自己也會受苦。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做為父母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對于孩子的行為該放行的時候放行,不應該的時候就要把好關口,但愿家長們都能夠明白,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不忍心而毀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