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進行特長教育的誤區
一、期望孩子能成為各項全才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想把孩子培養成各方面的全才,繪畫、音樂、書法、外語……恨不得全讓孩子精通。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甚至會讓孩子形成抵觸心理,最后既浪費了時間、精力、金錢,也毀了孩子。
二、父母強加意愿給孩子
孩子天性愛玩,也許對一些特長教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是父母不管不問,自作主張地替孩子選擇、逼孩子學習,也不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篩選,完全是自己一廂情愿。這樣做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阻礙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展。
三、采用的教育方法不當
孩子年齡小,缺乏足夠的耐性和毅力,他們的興趣愛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也許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就喜歡那個了,這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可是,很多父母卻在孩子學習生厭時,采取“高壓政策”,強迫壓制孩子去堅持,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四、把孩子的特長教育作為攀比的內容
許多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興趣班或是學了什么特長,就不甘落后,讓自己的孩子報更多的班、學更多的東西去競爭,生怕落在后面。這樣導致孩子沒有自由和時間,太多的壓力反而影響了功課的學習。
種種的誤區讓父母更忙,孩子更累,學習的效果自然是不用提了。從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來說,幼兒時期的孩子去上特長班并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其實,在現代社會,我們所謂的“特長”不應該局限在適應社會和生存的技能,而應該是幫助孩子提高能力的一種素質,必須依據孩子自身的興趣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