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輕易毀掉自己的威信
鑫鑫很早就聽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海洋館特別好玩,里面還有很多很聰明的海豚。可是爸爸一直不肯帶他去:“有什么好玩的?又貴!不如去看爸爸打網球,那才好玩呢。”
這個星期他得了三朵小紅花,爸爸總算答應周六帶他去海洋館了,但事先聲明:下雨免談。
星期五晚上,真的下雨了,鑫鑫的心里很難受。爸爸安慰了他幾句,就忙著打電話約人第二天早上打球了。
誰知道,第二天早上,天卻晴了!鑫鑫高興地跑出房間找爸爸,卻見爸爸已經拿好了球袋、換好了衣服,準備出門了。
“爸爸,天晴了!”鑫鑫小聲說。
“哦,晴了?好像是晴了。可是林叔叔他們還在等爸爸呢,昨天約好了——”爸爸邊支支吾吾邊往外走,眼睛有點不敢看他。
鑫鑫突然大哭起來,拽著爸爸的球袋就賴在了地上:“你說話不算數!你不是好爸爸!不準走——”
“放開!起來!”爸爸急了,“還有沒有規矩?造反了你?我說不去就不去!晴了也不去!我是你爸爸,你就得聽我的!”
王老師點評:
這種“權威”只能讓孩子懾服,無法信服,因為它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理可講,沒有是非可言,只有等級、尊卑、強弱。只要你是弱者,你就總不對;而只要你是強者,你就老正確。這會讓孩子在心里忍著,心想長大再說。一旦長大,發現了自己的力量,感覺到自己成了氣候,孩子就要挑戰家長的權威,要奪權,要自己嘗嘗當權者的滋味。早期教育
正確做法:
想有權威,道理先行。讓道理來說話,比吹胡子瞪眼睛更有力、更有利。如果確實下雨,爸爸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打球;但天確實晴了,這場球就無論如何打不得,哪怕約的桑普拉斯、是阿加西、是張德培!
就算因不能悔約一定得去,也該跟兒子講道理,與他商量;抬出“老子”的頭銜來壓服孩子,是最笨、最無能的老子才會干的事情。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由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當,不但讓孩子對于自己的錯誤 產生了一定的心理負面的影響。家長要是想讓孩子的心理的影響不會減弱的話,還是做好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影響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