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寶寶應該如何來教育
首先要立規矩。讓小朋友知道大是大非,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尤其是教給他處理問題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規范自己的行為,培養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是慢慢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或者說幫助孩子適當地疏解情緒。讓孩子明白凡事都要守規矩,不能任性,隨心所欲,更不能以發脾氣、哭鬧等方式要挾。
比如我家小朋友在2-3歲時常常因為玩積木搭不好,或是某個要求得不到滿足等等哭鬧。我們通常的處理辦法是,如果他是因為玩游戲自己不滿意而發脾氣,就跟他一起想辦法解決他的難題,慢慢引導他懂得在遇到難題時(比如自己做不了的事情)要想辦法或者向別人求助,而不是哭。如果是因為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鬧,那就先由他渲泄,等他稍稍平靜后再跟他交流,給他機會傾訴自己的不愉快,然后跟他解釋為什么剛才那樣做不好,至少要讓他明白,亂發脾氣是無濟于事的,也是不好的。
孩子小,領會不了太多的道理,只能靠我們做父母的堅持原則,用耐心和愛心一點一滴地灌輸,在這過程中你也會發現,孩子亂發脾氣、任性的時候少了,而更愿意用語言交流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說出來,向你求助。
蛋蛋媽 欣慰的2歲,愛和自由+適當的規則
蛋蛋2歲3個月,是個小丫頭。從目前情況看,她還不是那么的terrible,尤其在遵守規則方面,蛋蛋的自律表現很多時候讓媽媽感到欣慰。如何培養寶寶自律,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和關注,加以高質量陪伴
充足的愛和關注等于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情感需求保持高敏感度并及時回應。關于真正的平等,我的體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如果不想別人對你大吼大叫,請你也不要對你的孩子這樣做。可以經常換位思考一下,或許孩子堅持的那個事情真的對他很重要。
蛋蛋有段時間睡覺要穿著頗為緊身的針織衫睡,如果媽媽一再要求她脫掉她會大哭,全力抵抗。后來媽媽也想通了,她是那么地喜歡那件繡了字母和小熊的針織衣,睡覺都想穿著,那就穿吧!
高質量陪伴意味著父母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里,哪怕那時孩子的游戲讓你感到很枯燥,哪怕那時孩子讓你讀的書已經讀了無數遍了,請你仍然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
2.對孩子的非情感類需求延遲滿足
當蛋蛋越來越多地開始自主表達需求的時候,視當時的情況,針對她的一些非情感類需求我不會全部馬上予以滿足。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草莓,蛋蛋很眼饞,馬上表示她也想吃。我對她說家里昨天剛買了很多水果,下周我們去超市時再買草莓。蛋蛋都能欣然接受!但是要注意延遲滿足要以充足的愛和關注為基礎!
3.建立規則的時候一定要“溫和而堅定”
蛋蛋有沒有碰到過抗拒規則而大哭大鬧的時候?有!比如看電視時走太近了,警告過后仍然不聽,媽媽直接關掉電視,蛋蛋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媽媽從來沒有因為蛋蛋的哭鬧而責罵過她。這個時候媽媽會摟著蛋蛋安慰她,平靜地等她的負面情緒發泄完。
另外,建立規則要適當適度,我記得心理專家周正老師在一期育兒訪談節目上說“對孩子說不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超過20%”,規則太過了,不光孩子很難執行,還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