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要教出自私的寶寶
到了2歲半的時候,周周能區分我的、你的、他的、大家的東西了,這時我開始引導她分享了。首先是公共物品的分享或輪流,在外面,玩公共玩具,排隊輪流玩,不獨霸;在家里,好吃的食物大家一起吃,不吃獨食。由于我們就是這么做的,所以沒費什么力氣就讓周周懂得并遵守了這些規則。然后是自己的物品的分享,這個分享是建立在她自愿的前提下,我們不勉強。當她主動把她的東西給我們分享或給同伴分享的時候,我一定會大大肯定一番她的“慷慨大方”,同時也把和她分享的快樂感受告訴她。周周非常樂于和別人分享她的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但前提是別人一定要先問她,或者是她主動提出。
由于我們不搞特殊化,同時尊重周周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不強迫她與別人分享,所以“好東西要與人分享”已經深入周周的內心。有一次,周周在客廳喝豆漿,我到廚房拿自己的那一份,可到廚房一看已經沒有了,我問周周外婆,是不是沒有豆漿了。外婆說沒有了。我回到客廳,周周把自己的豆漿遞給我,“媽媽,喝我的吧。”我心頭一熱,她聽見我和外婆的對話了,把自己的豆漿分給我喝呢。我問:“你是看媽媽沒有豆漿了,就把自己的豆漿給媽媽喝,對嗎?”小家伙點點頭,說:“我怕媽媽沒有豆漿喝了。”我喝了一口豆漿,說:“嗯,這是媽媽喝過的最好喝的豆漿!”周周開心地笑了,我也幸福極了。
有的家長在孩子給他分享食物的時候,最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接過食物假假地“吃”一口,然后把食物還給孩子。有的家長甚至直接拒絕,讓孩子留著自己吃。這樣做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爸爸(媽媽)不愛吃我給他的食物,既然他們不喜歡吃,下次就不給他們了,留著自己吃。長期如此的話,孩子就會覺得獨占是理所當然和心安理得的了。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是百般疼愛,總想把最好的留給他,好像這才是對孩子愛之深切的表達。其實,我們應該把孩子當做平等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讓孩子事事享受特權。要知道,自私就是從孩子第一次獨占開始的。
教育孩子,就是要孩子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康、心靈高尚、內心強大的人,而一個會給予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人。早期教育
重點提示:
孩子與生俱來并不是自私的,他們不懂得去考慮他人的感受,只是想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他們會把好東西據為己有,并且多多益善。在家庭中,孩子的“自私”往往能被父母寬容。要改變孩子的自私,就得先改變大人的態度。改變大人的態度從衣、食、住、行、玩開始,讓孩子的吃、穿、住、行、玩與大人保持在同一水平,不讓孩子搞特殊化。當然,孩子也有他們的私有物品。孩子自己的私有物品,如果要分享,應該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大人不應勉強。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讓孩子們與自己一起同甘共苦,讓孩子們能夠更多的體諒自己的艱辛,并且還要使孩子們懂得與人分享的樂趣,但愿家長們都能夠明白此文章所含的的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