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以前的寶寶教育的重點
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些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只要家長找到了很好的方式,就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出色,但是家長應該使用怎樣的方法才能讓孩子的教育起到很好的效果呢。
1歲大的孩子
他們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他們的典型行為:
* 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里字詞的前后關系了。但是他們還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義,也不知道昨天媽媽說的“不”到了今天還適用。
父母怎么辦:
* 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可以給孩子做示范,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面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于強烈。
* 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
保證家里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如果孩子拿了一個他不該拿的東西,父母就趕緊把這個東西拿走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 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
如果你1歲半的孩子使勁掙扎就是不愿意被“卡”在他的小餐椅里,那么你最好安慰他,告訴他你知道他不喜歡被安全帶綁起來,也不喜歡用小桌面卡住小椅子使他不能動彈,但是必須這樣做。然后把你的孩子放在椅子上,用其他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2歲大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占據。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他們的典型行為:
* 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么。他們會這樣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會怎么樣呢?”
* 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情感,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制。
* 他們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父母怎么辦:
* 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
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 幫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緒。
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
* 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
有時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更不能妥協,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后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里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3歲大的孩子
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
他們的典型行為:
* 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也愿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