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孩子少吃零食呢?
這位媽媽起初對零食的限制有些過度,“不準他吃這個,不準他吃那個,造成糖果對他的誘惑力太大,當他見到小朋友的糖果時,實在是無法克制”,以致伸手拿了小朋友的糖果。過度地限制零食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壓抑,人都有一種這樣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孩子也不例外,對于孩子來說,越不給他吃零食,他就越想吃,吃零食的欲望在大人的壓抑中被強化了。自己家沒有零食吃,就去拿別人的,這個孩子就是這樣的心理。
平時把零食藏起來,只有表現好的時候才拿出來給他吃。這是很多家長的常用做法,但這樣做很不好:其一,零食買回來卻藏起來,這實際上就是不信任孩子,在防備他,這給孩子的感覺很不好。想想,藏起了零食就能熄滅孩子想吃零食的欲望嗎?還是在藏藏掖掖中勾起了孩子更加想吃的沖動?如果孩子控制不住這種想吃零食的欲望,是不是會翻箱倒柜四處去找?藏零食是處理孩子吃零食的最糟糕的方式,這實際上是“引誘”孩子偷零食吃。其二,表現好才拿出來給孩子吃,這是把零食當做了獎品,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零食是一種獎勵,是一種好東西。這是在間接鼓勵孩子吃零食。
有家長可能會疑惑了:既不能過度限制,又不能把零食藏起來,那我們該怎么辦呢?難道買回零食擺在孩子眼皮子底下,讓孩子自己吃?那豈不是對孩子的誘惑更大?那孩子還不一次吃個夠?其實不會,和上面這位媽媽溝通后,不久后收到她的反饋,說他們不藏零食了,孩子對于家里擺在桌子上的零食反而不經常拿了,每天在他的書包里放少量他愛吃的零食(盡量是健康食品),讓他自己有好吃的,他也不再拿別人的零食了。最為可喜的是,孩子能在大人的提醒之下保持適度了,比如約定只吃2塊餅干,他就決不會吃第3塊了。孩子都有“向善”的心理,如果我們充分信任孩子,孩子是不會辜負我們對他的信任的。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對于零食,我們不能“堵”,只能“疏”。正確的做法是把吃零食的控制權交給孩子,建立簡單的規則,比如飯前不能吃、睡前不吃、不能多吃等,讓孩子自己保管零食,并且決定什么時候吃。買零食的時候,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零食。買回家后,放在孩子便于拿取的地方。我對周周就是這樣做的,我從來不藏零食,而是把零食放在周周方便取放的地方,或者由她自己找地方存放。
有一次,朋友送給周周一箱旺仔牛奶,我和她約定,一天只能喝一盒。周周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盒,一口氣喝光了,覺得還不過癮,哼哼著還要一盒。我說約定好只能喝一盒的啊,要適度,等明天再喝吧。周周知道要遵守約定,也知道吃任何東西要保持適度,于是不再堅持。她把牛奶收到小櫥柜里,樂呵呵地干別的去了。第二天早上,周周一睜眼就說要喝旺仔牛奶,喝完一盒后便自覺地把柜子關好,不再要求喝第二盒了。最有意思的是,剩下最后3盒的時候,周周先自己喝了一盒,然后把剩下的兩盒分給了我和她爸爸。我故意逗她,“只剩下兩盒了,你都給了我們,你就沒有喝的啦。你不留著自己下次喝嗎?”周周說:“我喝夠了,我昨天、前天,還有四天(意思是前面好幾天)都喝了,夠了。”看著她那張笑靨如花的小臉,一股感動的暖流涌上我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