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 朗讀先行——淺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 朗讀先行
——淺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時下,在語文教育界,新課程、新課標已唱得紅紅火火,新課標下的新課堂究竟怎樣組織,許多老師在思考、在實踐。面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語文課堂教學,我本著“以朗讀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地提高著自己的教學水平,最近,又聽了一些優秀教師的授課,感觸頗深,更使我認識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朗讀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朗讀能力高低與否,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通過實踐,我發現朗讀訓練有許多好處:
一、朗讀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每篇課文開始,我都聲情并茂地示范朗讀,創設一個課文情境。這樣,就很快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進入課文之中,引起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有利于深入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反復朗讀的重要性。我在講授《黃河頌》(七年級語文下冊)一文中,引導學生反復感情朗讀,從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學生情緒高漲、激情滿懷,仿佛自己就是站在高山之巔的光未然,在面對黃河,縱情歌唱。課堂效果相當的好。
三、朗讀有利于從讀到寫,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記得這一班學生剛升入中學時,我讓他們作自我介紹,大部分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后,便不知從何說起了。經過一年的朗讀訓練,現在,學生在上口語課時,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能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作文水平也取得很大的進步。
四、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經常進行朗讀訓練,能增強學生對語音的感受能力,增強對語言規范的敏感性和鑒賞力。七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把英文字母和以前學的漢語拼音又混淆了,基礎知識非常容易出錯。我發揮自身優勢,經常為他們示范朗讀,教他們朗讀,訓練學生自由讀。不知不覺中,學生對語音的感受能力明顯增強,普通話也越說越流利了。
當然,朗讀對于語文教學的作用是無法用條條框框來列舉全的,但是,要想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要靠日積月累,要勤讀、多思、不斷地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能力也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學生不愿讀書,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讀書任務,有的同學讀書東張西望,有的同學讀書有口無心,不能入情入境,所有這些都說明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著用多種形式,有效切實地進行朗讀指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首先,采用多種形式的比較朗讀。
1.調換字詞,進行比較朗讀。針對具體課文內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中有一句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在理解此句“挑逗”的含義時,我讓學生把“挑逗”改為“映襯” 、“搭配”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在這一換一讀中,很快就理解了“挑逗”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2.改變句型,進行比較朗讀。課文中總有一些類型比較特別的句子,如感嘆句、反問句、祈使句等。對這些句子改變句型進行比較朗讀,既能使學生讀出這些句子的特點,又有助于他們領悟到作者的情感。《皇帝的新裝》一文中,皇帝、老大臣、官員看新裝時的心理描寫,分別用了不同的句式,如皇帝“難道我是一個愚蠢得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反問句)老大臣“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感嘆句)官員“我并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這樣的官職吧?” (疑問語氣)。把他們說的話互相轉換、比較,學生再去朗讀,既增強了興趣,又很快就理解了皇帝的驕橫和愚蠢,老大臣和官員的虛偽、自欺欺人的性格。
二、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領悟,語文課文類型不一,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安塞腰鼓》(七年級下冊)一文,我在課前錄下陜北高原后生們打腰鼓的雄壯聲音,壯闊、豪邁,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課堂上再加上我鏗鏘激昂的朗讀,仿佛把學生帶入擊鼓的現場,學生的激情一下子調動了起來。后又講授《珍珠鳥》一文,我錄下“春暖花開、百鳥爭鳴”的畫面和聲音,讀時抒情緩慢,把人與小鳥之間的“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表現得淋漓盡致,收到相當成功的效果。
三、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讀。教學生讀一篇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將無聲的文字符號,由視覺到思維經過理解加工轉換成有聲語言,再現故事情節,描繪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不但能集中學生注意力,還能在活躍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前面提到的《皇帝的新裝》,還有《羚羊木雕》(七年級上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上冊)等,我都采用這種朗讀方式。學生將自己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內心世界中,朗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四、創設情境的想象朗讀。
情景的創設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象,同時更利于促使學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荒島余生》(七年級下)一文,講的是魯濱遜被困荒島后與困難作斗爭的思考行動過程,我在講課時,引導學生想像假如自己被困荒島,將會怎樣想、怎樣做。把學生先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再啟迪想像,不僅能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
五、生動傳神的表演朗讀。
十幾歲的學生,自我表現欲很強。課堂上,老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進入角色,表演一下課文中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們人人做演員,個個都參與,通過表演朗讀,讀出了語感,又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總之,沒有瑯瑯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好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課,朗讀必須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朗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讀的作用有目共睹,讓我們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活動起來,給朗讀以時間的保證、質量的保證,使朗讀成為語文教學的“熱點” ,讓學生從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