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的真實 真實的虛幻——讀《塵埃落定》有感
虛幻的真實 真實的虛幻
————讀《塵埃落定》有感
“我看見麥其家的精靈,已變成一股旋風飛到了天上,剩下的落下來,融入大地,我的時候就要到了……”
“我看到土司官寨傾倒騰起了大片塵埃,塵埃落定后,什么都沒有了。是的,什么都沒有了。塵土上連個鳥獸的足跡我都沒有看到。”
不知為何,當讀完《塵埃落定》的最后部分,掩卷沉思,心中竟有一股酸楚蒼涼的滋味,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越來越深。
在這篇小說中,藏族的阿來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波瀾壯闊的異域畫卷,那滄桑雄壯的寨堡,風光淤泥的山水,一望無垠的碧綠草原,滿山遍野的野花,成群結(jié)對的牛羊,無不強烈牽引著人們的眼球,而更讓人震撼的,是在這既是天堂又是地獄的環(huán)境下繁衍生息的“黑包民”們,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上演著歷史的輪回,展示著粗獷而又狂野的個性,始終卑微而又倔強的生存著。
在這里,似乎一切都回歸原始的本性,一切都遵循著古老的傳統(tǒng),人在其中無非是一種原始狀態(tài)的道具而已,阿來想要給我們詮釋的,就是那一幕幕亙古不變的畫卷:土司制度的不可逆轉(zhuǎn)的覆滅;拒絕人性與情感的權(quán)欲;統(tǒng)治階層的虛偽與狡詐;被統(tǒng)治階層的誠實與善良;對金錢的追求與渴望……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方式,而這個“我”又是個所謂的“傻子”,以傻子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所謂的聰明人操縱的世界,這是一個極其獨特的視角,其中無不飽含著作者辛辣的諷刺與超凡的智慧,而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也就更加顯得得心應手。
這里還是重點談談小說中的“我”吧。“我”是老麥其土司一次醉酒后與漢族太太生下的,是個早晨醒來常常連“我是誰?”“我在哪里?”都弄不清楚的“傻子”,往往說出一些昏話,或者做出些蠢事,而這些是一個正常或者聰明的人絕對不會做的,比如他對某人沒有好感,就會毫不掩飾的講出或是表現(xiàn)出來,而不會像一些聰明人所表現(xiàn)出的虛偽與做作,這或許就是人們把他歸為傻子的原因之一吧?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我”雖然 是麥其土司的第二個兒子,是地位顯赫的“二太子”,卻整天無所事事,胡言瘋語,和下賤的奴隸們混在一起,是個無足輕重的人;哥哥是個聰明人,他英俊瀟灑,聰明機智,英勇善戰(zhàn),深得仆人和姑娘們的喜愛。但結(jié)局卻是“我”輕松地贏得了邊界戰(zhàn)爭的勝利,奇跡般的創(chuàng)建了一個邊界自由貿(mào)易市場,使麥其家族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財富與榮耀,娶了一位舉世無雙的美麗妻子 —— 塔娜,身邊有一群才能各異而又忠心耿耿的隨從,如羞澀沉穩(wěn)、本分的行刑人爾依,兇猛、忠心不二的奴隸索郎澤郎,勤勞、堅強、本分的牧場姑娘卓瑪,精明老練、飽經(jīng)世故的跛腳管家等;而聰明的哥哥卻由于好大喜功,在與汪波土司的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一無所有,最后在快要成為新土司的繼承人時又被仇人追殺而丟掉了性命,“我”—— 一個“傻子”,竟因此戲劇般的成為麥其土司的唯一繼承人。這不能不說是對虛偽做作、自以為是的“聰明人”的一種極大的諷刺。我雖然是個傻子,卻有著最質(zhì)樸的智慧,有著超出凡人的遠見卓識,幾乎具備預見未來的才能,我所做出的看似拙劣的判斷幾乎無一例外的奏效,而這些都是那些所謂的“聰明人”無法企及的。由此可見,阿來以一個“傻子”的眼光來觀照世界,本身就帶有極強的批判色彩,他批判了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下回光返照的腐朽的土司制度(如麥其土司曇花一現(xiàn)的強盛),批判了慘無人道、背棄親情的野蠻權(quán)欲(如老麥其土司本已病得奄奄一息,聞聽大兒子死后,將無人與他爭奪權(quán)力時,即刻變得生龍活虎起來),同時也批判了文明中的墮落(如在邊界自由貿(mào)易市場出現(xiàn)的妓女與梅毒)……
當然,阿來的批判不是聲嘶力竭,也不是單刀直入,而是以一種黑色幽默的筆調(diào),在不緊不慢的絮語中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些各具個性的人物,盡情的演繹著生死與離別的哀愁,權(quán)力與金錢的角逐,鮮血與淚水的揮灑,他們?nèi)缤瑝m世間一顆顆微不足道的塵埃,在土司這片天空下曾經(jīng)快樂過、痛苦過、愛過、恨過、擁有過、失去過,而當另一個時代來臨之際,這些塵埃便逐漸消散了、隕落了,最終歸于沉靜。“我”就是這些塵埃中的一分子,也曾經(jīng)輝煌過、愛過、恨過,并且充當了土司制度盛衰的見證者,這使我們似乎看到了《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身影。“假做真時真亦假,真做假時假亦真。”“我”在如夢的真實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連姓名也未曾留下,這一切看起來是多么虛幻,然而這確實是生活,它是一個社會和時代的真實的縮影,是真實生活的寫照。阿來就是在這么一種如夢如幻的氛圍中,用他那沉穩(wěn)粗獷而略帶傷感的筆調(diào),完成了對一個特定背景下的制度的描繪和批判的,在娓娓的敘述中,他把我們帶入了那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境界,我們在如癡如醉之際,卻突然有了一種清醒的頓悟 —— 是啊,曾幾何時,我們又何嘗不是在虛幻中體驗著真實,在真實中追逐著虛幻呢?
海寧市周王廟鎮(zhèn)錢塘江中學 徐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