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張揚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對學生的考查不再是對課文的理解,而是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高低,因此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所占的地位尤為重要。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就應加強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怎樣對學生進行個性培養呢?
打開學生個性的閘門。
長期刻板的語文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壓抑了他們的個性,致使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個視對社會、對人生的探索,對科學的創造,潛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還怎樣去談個性的發展呢?面對這種情況,在閱讀教學之中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由以前的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簡單識記、理解運用轉變到通過閱讀材料進行感悟的思維訓練,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對這些問題有著不同的個性鮮明的見解,不同層面的認識,從而,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創新的生機。
尊重主體:創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的發展,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以往的語文課堂、課堂總是缺少活力,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由教師向學生傳達,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要求做到不走樣,起碼關鍵詞句不能丟。殊不知,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積極的調動,更談不上充分發揮主見的個性思維。而現代科學的教育理念則認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去分析、總結、歸納課文。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發展不同于作者、不同于老師、不用與教師的看法,允許學生自己確立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其實,中學生的閱歷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對文章理解的角度也不同,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亦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之中,教師除了要有激發學生發表不同見解的熱情,更要中肯評價不同的見解。因勢利導,讓學生拓寬,挖深自己的認識。同時,教師對一些膽小、性格內向的學生,要時常激勵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的個性思維得以釋放。
鼓勵想象,讓學生在創新的空間中飛翔。
學生的個性往往產生于想象中。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創造極強的學科、有著廣泛地想象空間。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有人將想象比作思維的翅膀。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中學生形象思維發達,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又特別喜歡想象。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用生活的語言,描述事物形象、豐富學生的想象,讓他們的想象展開翅膀,讓他們的思維任意遨游。如教《孔乙己》時,我讓學生想象孔乙己是怎樣死的,結果回答真是千姿百態:凍死的,累死的,被打死的,甚至還有說是出車禍死的。又如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當時于勒在賣牡蠣時發現了菲利浦夫婦,會出現怎樣的情景?結果同學們展開多種思路,甚至有的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再如《皇帝的新裝》的結尾,卻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展示。
努力營造創新思維的平臺。
語文教學張揚學生個性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創新思維的開發,從而逐步成為創造型的人才。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創新思維的環境,建立創造思維的平臺。除了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啟發學生進行多元思維外,還要適時舉行“故事會”“朗讀比賽”“文藝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自導、自評。同時在教學之中,讓學生編題考老師,提出疑問讓教師回答。這樣不但為語文教學注入活力,而且為培養學生成為創新人才鋪平了綠色通道。
當然,學生豐富的知識是個性思維活躍的基礎。沒有知識的充分積累,就失去了釋放個性思維的前提。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社會生活中盡可能地獲取各種知識,不能只顧為了成績而學習,要多面、多讀、多想、要在社會這個活生生的語文書中學習,盡可能地獲取各種類型的知識。
總之,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重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參考資料:1、《中學語文教學》
2、《師道》
3、《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