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教育教學中教師如何贏得學生的心
2005年度安徽省中學語文教育論文
如何去愛
——
夏鑫 馬鞍山當涂博望中學
做一個教師,愛心最重要。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于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著自己,那么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有著一顆赤誠的愛心,卻并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愛。
在反映高三生活的電視劇《命運的承諾》中,勤勤懇懇奮戰在高三講臺上的
的確,
一、愛的出發點狹隘
愛的付出應是無怨無悔的,而有些老師的口頭禪卻是:老師都是為了你好。言下之意,你不聽老師的話,就對不起老師。但學生并不領情,他們感受著來自老師的壓力,還會產生莫名的委屈:需要回報的愛實在太累了,我寧愿不要,為什么老師還是硬塞給我?結果,“填鴨式”的愛讓學生的胃受不了,沉甸甸的愛讓學生的肩扛不了,而老師仍舊一廂情愿地灌輸著,久而久之,有可能讓學生反胃、嘔吐,甚至留下后遺癥。當學生的肩拒絕背負時,這種愛便成了包袱。老師的胸襟應像大海般寬闊,老師的品格應如高山般崇高,付出應是快樂的,奉獻應是無私的,一旦愛有了雜質,攙雜了過多的個人因素,那么,這種愛就會充斥著變質,發霉的氣味,而讓學生寧愿遠離它,不愿靠近它。
愛應是無私的,不求回報。
二、愛的觀念滯后
有些教師仍抱住傳統的觀念不放,他們的愛是一種居高臨下,打上了明顯的師道尊嚴的烙印;愛的給予是霸道的,學生的接受就是被迫的。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學生渴求的是平等,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愛注定要被學生所排斥。有些教師輕則侮辱、諷刺學生,重則拳腳相加,卻美其名曰“愛之愈切,恨之愈深”。“不打不成器”成為某些教師的座右銘,“棍棒下面出英才”成為某些教師的敲門磚,這樣的愛只會讓學生心驚膽寒,決不會有被包圍的感覺。
優秀教師用刀片在學生臉上刻上“賊”字,“愛學生”成了最好的擋箭牌;校長用剪刀剪掉學生的褲腳,把學生的尊嚴踩在腳下,“愛學生”成為最有效的遮羞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試想,這樣的愛怎么可能是陽光、雨露?!愛的外衣裹著冰雹,純真的世界怎么能不冰冷一片?
愛應是平等的!
三、愛的方式不當
愛雖然只有一個字,但包含著無限豐富的內容,有的老師把學習的督促,當作是愛的惟一,忽視了學生情感的變化;有的老師把生活的關心作為愛的全部,而放棄了與學生在思想上更高層次的交流;還有些老師把直白等同于愛的內涵,掩蓋了愛的深刻;把沉默當作愛的語言,忘記了與學生豐富的交流、溝通。愛應是全方位的,老師如果只走獨木橋,是到達不了愛的彼岸的。
愛得泛濫,會把學生淹沒,讓他們找不到方向。
愛得簡單,學生會把這種愛當成一片浮云,一串泡沫,無法震撼年輕騷動的心。
我們的愛應來自心的尊重。單純幼稚的生命,終有一天繪成繽紛的畫卷,或濃墨重彩,或清麗雋永。用心去愛孩子,讓愛成為畫中和諧的一抹色彩。即使不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也不會是大煞風景的涂鴉之作。
把握愛的尺度,才能發現愛的真諦;更新愛的觀念,才能創造愛的神奇;端正愛的立場,才能釋放愛的能量。
僅有愛是不夠的,要想贏得學生的心,還需要理解、溝通,讓冰山消融,僅有烈火是不能奏效的,教師要用現代教育觀念武裝自己,校正愛的準星,提升愛的層次,愛的天地才會繁星滿天,點亮一雙雙呼喚未來的眼睛。
教育沒有單行道,師生之間需要立交橋,升起一道道理解的彩虹,讓愛的紐帶把老師和學生緊緊相連。
請普天之下所有的教育者用愛心與理解編織成一串美麗的花環,讓我們的孩子在陽光與鮮花的陪伴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