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比喻這一古老的修辭煥發新的教學生命力
——試論比喻之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作用
湖州五中 盛美勤
內容摘要:本文作者試站在新的教學背景下,用新的視角對“比喻功能”進行再認識,論述了比喻教學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作用。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如何開展比喻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比喻教學 學生創新思維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使事物和事理說得更形象具體。詩的“六義說”中,將“比”列為其一,可見比喻是文學創作重要的表達手段。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比喻猶如一枚枚美麗的貝殼異彩紛呈。無疑,在語文教學過程 中,培養學生對比喻的鑒賞與運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學審美情趣和對語言的表達能力。但比喻教學的效用不僅于此,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積極的效應。以往的中學語文教學,教學者往往也只注重了“比喻”單一的語言教學功能,而忽視了“比喻”對開發學生思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讓“比喻”這一古老的修辭煥發新的教學生命力,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筆者試結合教學心得,就這一話題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創新思維培養角度”對比喻功能的再認識
愛因斯坦說過:“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判斷力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不可想象!比缃瘢祟愔R的積累與信息的驟增已經到了空前的時代,倘若語文教學不能很好的與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訓練有機結合,語文教學本身將失去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的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足見,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當前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之一。
所謂的創造性思維就是借助聯想,運用直覺解放靈感的思考過程,是一種非邏輯化的思維。從思維特性看,獨創性和發散性是其本質特點;從思維結果看,創造性思維的結論是全新的、超常的、出人意料的,而不是常識性的見解。而“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從創作過程來看,是一個借助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最終釋放靈感的過程,“發散性”充斥于整個過程中,創作者往往會漫游在想象的空間,在思緒紛飛中采擷比喻之花。從評價的角度來看,只有那些生動貼切,想象新奇,發人所未發,給人以無盡聯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現力的。歷代詩文中喻愁的詩句很多,而李后主的“一江春水”、賀鑄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比喻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是因為它們是原創性或是開拓性的。綜上所述,發散性是比喻創作的必經過程,獨創性是比喻創作的最高追求,就這兩方面而言,與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屬性是一一契合的。因而,引導學生從思維的獨創性角度去鑒賞一些精彩的比喻,激發比喻創作的熱情,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在“比喻的教學過程 ”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比喻這一修辭的教學中,不能局限在比喻的結構、類型等常識的講解和辨析,而應該側重從思維訓練的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打破定勢思維的束縛,使這一教學過程 成為創造性的心智活動,讓學生的個性與靈性得到充分的表現。
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師法名家,領略其獨創之美,開展“我最欣賞的一句比喻”交流活動,在活動中,有的學生立足課內,帶著賞析和評價的眼光再讀課文,捕捉到了一些精彩比喻的靈光,如有學生對《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三拳的描寫,從“設喻的目的、角度、效果”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深入挖掘了比喻的獨特內涵;有的學生延伸至課外,引領大家進入了意趣盎然的比喻世界,思接千載,獲得無盡的樂趣。這次活動之后,許多學生意猶未盡,提議分“自然、人物、藝術、哲思”等專題去收集精彩的比喻,這項活動開展了一個階段后,學生收獲很大,既豐富了語言倉庫,又活躍了思維,并激起了他們嘗試的欲望。
在作文教學中,又該如何有機地穿插比喻寫作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呢?(1)創設情境,引導遐想 文學創作只有想前人所未想,才能發前人所未發,這也正是符合“人類文明史上一切創新源于大膽的幻想”的普遍規律。教師正是學生大膽幻想的激勵者、引導者。在作文教學中,只有重情境的創設,才能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心馳神往,浮想連翩,創造出新奇的比喻,把自己在聯想中產生的意念及情感傾向巧妙地傳達出來。教師可采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渲染情境,如在一次片段寫作中,設計如下導語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謂之四季更替。寒來暑往的花開葉落、鳥語蟲鳴定會引起你無盡的遐想,讓你有所感悟。試著用比喻來形容你觀察和感受到的四季!币部山柚襟w來創設情境,如可借助音樂,音樂最能陶冶人的身心,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間,讓人產生美妙的遐思,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在對樂曲的描述中往往會有上佳的比喻出現。如湖北一學生在他的作文中描述凱麗金演奏的薩克斯《回家》:“它輕柔——如同母親的手輕撫著我;它縹緲——如同母親飄動的長發;它曲折——如同父親爬滿滄桑的額頭;它悠長——如同父母永不流逝的愛!边\用比喻將音樂的主題和給人的美感結合的相得益彰,如此描述,雖無音樂在耳,也能讓人感到余音繞梁。
(2)急驟設喻,迅速發散 所謂的“急驟設喻法”,就是在規定的很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對老師提供的對象設計多個比喻。這種方法,重在培養學生橫向發散思維,橫向發散思維是一種同時性的橫斷性思維,它是截取歷史的某一橫斷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環境中的發展狀況,在左鄰右舍的相互關系和相互比較中,找出該事物在不同環境中的發展異同的一種思維活動。在“急驟設喻”的訓練中,鼓勵學生大膽的橫向發散,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思索中,獲得源頭活水。最后在“發散”基礎上,要重視“收縮”,即經過篩選、語言的潤色,確定最有特色、最富表現力的比喻。如讓學生用多個喻體來形容“母愛”,學生設計的比喻可以說是異彩紛呈:母愛如甘冽的泉水滋潤我們的心田;母愛猶如悠揚的樂曲撫慰我們浮躁的心情;母愛如一壺清茶,平淡卻芳香宜人,品之令人回味無窮……對“收縮”結果中那些一反傳統、獨辟蹊徑,但又合情合理的比喻,應大力倡導。因為“求異”,才是設喻最重要的新巧之道,也是創新思維培養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