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閱讀解題模式及技巧
說明文閱讀:
1、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2、 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
分類別:使說明的層次更清晰
舉例子:使事理或事物特征更具體、全面,有說服力
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某特征(事理),通俗易懂
列數字:具體準確說明某特征、事理
作比較:使某特征、事理更突出、更鮮明,給人深刻印象
(表達作用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句作分析)
3、“說明文語言的準確”題型解題模式:
A、 能否去掉
B、 B、解釋詞義,并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
C、 不用,語境有何變化(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
D、用了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例:47頁三題:答:不能去掉,“僅”字是只的意思,用在這里強調說明了大腦皮層的厚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4、“體味文章結構嚴謹”解題模式:
A、 能不能調換
B、 分別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 指出這兩段有什么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并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議論文閱讀:
1、 議論文中論點一般是陳述句和判斷句,不用選擇句和疑問句
2、 分論點既能支撐、證明論點,又可充當論據
3、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具體、全面、有說服力論述了某道理)、道理論證、對比論證(使某道理更鮮明、突出,留下深刻印象)、比喻論證(把某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歸謬法
4、 論據兩種基本形式:道理論據(科學原理、定律、格言、講道理的部分)、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據)
5、 議論文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記敘文閱讀:
1、 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2、 理解記敘文中的關鍵詞語的含義:一般意義(表面意義)+深層意義(聯系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
3、 理解記敘文中的關鍵詞語的思想感情: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
4、 理解記敘文中的關鍵詞語的位置能否調換:A、能否B、分別解釋兩個詞C、為何這樣安排先后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
5、 理解加點詞能夠被別的詞替換:A、能否B、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C、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例:70頁4題 不能,“逼近”指此時死亡越來越威脅著人們,“威脅”卻沒有這個意思,“逼近”更能形象傳神地強調出死亡對人們威脅的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