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作者:湖北麻城市閔集中學 陶建軍
【內容提要】
本文從遠程教育資源對于語文教學的優越性和應該注意的問題兩個方面進行論 述,指出遠程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比較好的突破難點,化難為易,能夠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
【關鍵詞】 遠程教育,教學效率,提高素質,激發興趣,化難為易,增加容量
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 。
可是長期以來,農村學校因為種種原因,相對于城市而言,教學資源顯得匱乏,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方法是,板書、圖畫用投影儀投出,范讀、音樂用錄音機,各種背景資料如電影、電視片段、動畫等用錄像機、電視機。不僅牽扯的電教設備多,掌握起來難度大,使教師對在語文教學中使用電教手段望而生畏,不想使用,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各種設備的轉換要耗費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使學生 注意力受到分散,不利學生的聽講。很多時候教師教學還只能是:“一根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將來自投影片、錄音帶、錄像帶的各種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信息有機地綜合在一起,用一種設備實現課堂教學的電教化呢?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也越來越接近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計算機的出現,將來自不同途徑的信息像人的大腦一樣進行了綜合處理,將經過處理的信息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各種信息不再只是簡單的疊摞,而是建立了一種有機的、邏輯的連接,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容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節省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使教學媒體單一的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遠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資源進行了良好的整合,走進了語文課堂。它搭建了農村與城市教育資源共享的平臺,使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一、教育網臺資源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有利于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
現代教育理論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嚴謹的治學精神,還需要有淵博的學識,廣闊的視野、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靈活的教學方法。可是農村學校畢竟條件有限,特別是第一范文網鄉差距的擴大化,使廣大教師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有時顯得手足無措,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遠程教育資源包括了各種地域的文化,海量的資源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大量的課件、論文、教案讓我們的備課更加得心應手,上課自然也就游刃有余。同時,網絡還能給我們節省許多時間,它讓我們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去了解最新的信息,通過網臺資源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還能和同行、專家聯絡,一起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網臺大量的教師培訓資料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如我們及時學習了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實驗報告《讓師生在語文實踐中與新教材一同成長》使我們在教學觀念上發生了如下變化在落實新的課程標準時“第一,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第二,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體驗自然、生活、社會;第三,關注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第四,強調在學科的融合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能力。”
教育網臺的教育新聞又能夠讓教師及時把握教育教學的新的消息和動向,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學思路。
二、遠程教育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傳統教學中,知識傳輸方法比較單一,“講、評、練”的教法,不能使學生大腦較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極易抑制學生思維,降低學習效率。而遠程教育資源的視頻文件,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圖像、文字、音樂、朗讀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大腦皮層交替處于興奮狀態,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這樣學生注意力集中了,興趣濃厚了,思維活躍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語文教科書單一的文字媒體呈現的方式往往是靜態的、刻板的、枯燥的,缺乏生動和個性。而網臺提供的視頻以及課件資源,直觀形象,圖文并茂,學生往往對此饒有興趣。教師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創設探究情景,創建學生活動空間。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 而采用的媒體。”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的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通道,就能接受知識65%。傳統的電教媒體中,幻燈投影有像無聲,錄音機有聲無像,錄象電視雖然聲像組合,但制作需要專門的設備。 遠程教育資源可以充分發揮這三機一幕的優勢,做到圖文聲像并茂,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
現在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范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較多地增加了語言優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但教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一頭霧水,關鍵是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 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現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駭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即時有效的反饋,給語文課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從而確保課堂教學的優化。
例如,我們在進行《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綜合時間活動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有關的戰爭的視頻如南京大屠殺電影片段,使學生在視覺的震撼中認識到戰爭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激發了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再如我們教學魯迅《藤野先生》時我們引用了關于中國近代史上有關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的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
三、遠程教育資源便于教學中化難為易,突破難點。
課堂教學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這就為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教師單純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向學生闡述清楚,采用遠程教育資源提供的CAI動態圖象演示,利用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地顯示出來,而且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建構”。
例如:我們在教學《斑羚飛渡》時,學生對斑羚兩兩結對一前一后起跳,在空中實現對接的自救行為表現理解困難,教師利用該課提供的課件為學生播放了直觀的動畫圖片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教學《奇妙的克隆》的時候,我們利用課件資源很好的直觀展示了克隆羊多利的創造過程,便于學生掌握。我們教學《核舟記》找到了核舟的圖片,大開了學生的眼界,很多學生原來以為核舟是在桃核上雕刻的一幅畫,看了圖片以后才知道核舟是一枚立體鏤空的工藝品。
再如:傳統課堂教學往往受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常常是表層化、抽象化的,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輔助教學,這種情況就可能大為改觀。把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以美妙和諧的音響,化抽象的語言為形象的圖像,創設出最佳的情境,以直觀的形象觸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以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從而達到對作品深層的理解與感悟。
四、加大了課堂內信息的容量
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信息的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語文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導的過程,或者說,是語文信息的變換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在一定時間內給學生傳導最多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遠程教育資源和計算機的運用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我們的教學因為有了資源網臺的輔助,較好的使課堂實現了“聲、色、形、態”的大融合,使教師的教學過程 更加緊奏,我們很多原來需要抄寫的和板書的內容可以使用投影,我們原來需要只是單一聽覺傳授的信息,現在可以將他們變化成視覺和聽覺并重的傳輸方式,課堂教學的容量當然就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教學的效果就有了更好的保證。
盡管遠程教育資源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還是要注意一些問題,以使之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
不能完全照搬網臺的資源,不能用網臺資源代替了自己的創造,盡管資源豐富,它既有課件,又有視頻,還有備課資料和聯系習題,但它只是輔助教學,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教師應該在借鑒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所揚棄。現實已經證明,個性的才是有創造性的。遠程教育資源不能代替一切教學手段,教師如何高度的把握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內容,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級性,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這都不是單靠遠程教育資源能夠完成的。在使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問題上有的教師可能片面的認為只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源內容上課就行,而忽略了如何適時、合理、恰當的運用資源有機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還有的教師對計算機輔助教學不感興趣,積極性并不高,用的不多。
總之,以遠程教育資源為代表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只有將它與傳統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機結合,逐步完善。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巧妙的使用這一技術,才能真正發揮其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