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科學小品
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寫科學小品,就體現出了語文課在學習其他學科中的作用。同學們有時要寫生物論文、物理論文等,就中學生來說,寫的多是對某一知識的體會,也就是結合生活實際,寫出對某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一類文章基本上屬于科學小品。在這類習作中,道理要講得透徹,也就是要有科學性,文章形式還要生動、活潑,這可以說是藝術性。要寫好科學小品,必須運用寫作說明文的技巧,運用適當的修辭方法,深入淺出地講授某一科學道理。
寫科學小品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某種現象,你要把這一現象告訴別人,必須弄清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一個現象的出現,往往是由于幾個事物互相影響、互相作用而產生的。寫事理說明文,先要把事物的現象說出來,要說得簡明、扼要,緊扣事物的特點;然后再寫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寫時要做到清楚、明白,力求通俗,要抓住關鍵,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例如你向同學介紹一種學習方法,當然,你先要講清你是如何做好的,還要講出這樣做產生的效果,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這樣做,為什么效果就好,它反映了知識與人的思維規律、記憶規律的哪些聯系,這才是事物的本質。既能寫出這種學習方法的步驟、效果,又能寫出這種學習方法產生效果的道理,才令人信服。我們看下面這段文字。
莊稼的朋友,大多數都是化學王國的公民,有的出身在元素的大家庭,有的來自化合物的隊伍,它們都是植物生命的建設者和保衛者。
這些朋友中以氮、磷、鉀三兄弟最受歡迎。這三兄弟就是肥料中的三寶,莊稼不能離開它們而生存,就像不能離開水和二氧化碳一樣。
沒有氮,就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如果土壤中的氮元素不夠,植物的莖桿就會變得矮小微弱,葉子發黃,果實減少。
沒有磷,細胞核就停止工作,細胞就不能繁殖。
沒有鉀,光合作用就不能順利進行,對于病蟲害的抵抗力也會減弱。
所以,要提高農作物的收獲量,這三種元素必須源源不斷地加以補充。
上面這幾段文字,選自《莊稼的朋友和敵人》這篇說明文。引文的第二段先說明了氮、磷、鉀三種元素,能夠促進作物的生長,是事物的現象,后面分別寫出這三種元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揭示了這些元素與植物生長的關聯,寫出了事物的本質。這樣就由淺入深地向讀者講述了某一事理。我們要學習、運用這種寫法,把我們學到的或體會到的某一事理寫清楚,寫深刻。
寫科學小品要做到通俗、生動。
我們的教科書,物理、化學、數學這些課本,向我們講述了許多科學原理,語言簡明,說理透徹,這與科學小品文還不一樣。“小品”這兩個字,給我們有趣的感受。因此,科學小品文不但要做到道理清楚,還要引人入勝,富有趣味性。科學小品文還要做到通俗,科學道理來自生活,我們結合日常生活來講述某種道理,人們會感到親切,自然,也就易于接受了。為了做到生動、通俗,我們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用人們熟悉的事物做比較。使事物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由離得近的事物去認識離得遠的事物,由淺易的現象去了解深奧的道理,這不僅能突出事物的特點與本質,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以增強文章的直觀性。運用打比方的方法,能使文章生動,也能使讀者由淺入深地認識某一道理。看看下面這段文字。
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它的實用范圍極為廣泛,在企業管理和基本建設中,以及關系復雜的科研項目的組織與管理中,都可以應用。
如何應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生著了,茶葉也有了,怎么辦?
辦法甲: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丙:洗凈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開水;水開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哪一種辦法省時間?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一種辦法好,后兩種辦法都“窩了工”。
這是小事,但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產管理方面的有用的方法來。
上面這段文字選自說明文《統籌方法》。第一段中,作者先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明確了“統籌方法”的概念,接著說明了它的應用范圍,文中寫到,“企業管理”、“基本建設”、“關系復雜的科研項目的組織與管理”這些事物,離人們的生活很遠。讀者會感覺到這是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但在下文中,作者并沒有提出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的工程和一系列復雜的數字,而是把讀者引到日常泡茶這件事上。作者先寫出了泡茶的三種安排,從這三種泡茶方法的比較中,人們對安排工序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這些例子也為后文說明提高工效必須抓關鍵環節這一復雜問題打下了基礎。文章談的是復雜的工程安排這一數學問題,全文如同敘家常一樣,指導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抓緊時間,正像作者說的“卑之無甚高論”,談的無非是喝水、吃飯、走路這些小事,但處處都落在“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這一高論上。文中寫的日常現象,說明的都是復雜、深刻的道理,讀起來使人感到親切、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