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拔,學生轉”,其總體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基本未變。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地賣弄,也不是教師講述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讀自悟。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進行自主學習的途徑。學生的自悟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而我校推行的講學稿為學生自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
講學稿的學習過程(步驟)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課前預習(預習·導學),課堂學習、達標測試(拓展·延伸)。每個部分、每個環節都明確了學生該做什么,怎么去做,與以往相比有很大進步。比如說預習,以前僅是籠統地說一聲“預習”,把文章讀讀,至于預習什么,怎樣去預習都未做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雖也花了時間,效果卻并不明顯,而講學稿的“預習·導學”部分則將預習內容和方法具體化,比如說:(1)查工具書,讀準加點字的音,理解加點詞的義。(2)讀課文二~三遍,試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3)試按示例“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節奏停頓去誦讀課文。有了具體的內容要求和方法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就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也能培養他(她)自主學習的習慣。
講學稿要求至少提前一天發到學生手上,其目的除了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預習外,還要學生知道課堂學習的內容和步驟,也是讓學生能在預習時一并思考課堂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事先思考過這一問題,在課堂學習時能節省時間,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師生的雙邊活動也易開展。
至于“達標測試”的設計,更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達標測試可分為當堂測試和課后自主測試兩種,不管是哪種,都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了驗證和鞏固。通過測試,學生明白了自己在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時存在哪些不足,在下次學習時就能自覺地進行糾正和改進。
可以說,一“稿”在手,學生就知道自己學什么、怎樣學。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方法,真正體現了當前課改的思想——教學生學會學習。
當然,要想讓講學稿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必須要求教師在設計時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盡量側重于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語文講學稿的內容設計應盡量圍繞以下四個問題進行:(1)寫了什么?(2)怎樣寫的?(3)為什么這樣寫?(4)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通過引導學生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發現創新的能力。
(發表于《溧水教育》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