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
山東東阿實驗高中 許愛霞
語文教學作為一種民族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點。語文教材始終保持著特有的民族素質標志的思想道德積存。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既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需要,也符合語文教育本身的特點和規律。
語文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語文課有很強的思想性,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在語文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受到正確思想感情的熏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單獨抽出來,架空進行說教,要一方面憑借語言文字來理解思想內容,另一方面又要憑借思想內容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妙處,既學了語文,又形成了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語文教學,必須體現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的有機結合,在注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思想教育也很重要。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可以結合教材進行。讓學生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情商在學習生活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而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來激發學生情感的文章,如果正確的去引導,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比如,在教學《背影》時,要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一些很細微的小事,去體會深沉而博大的父愛和母愛,進而能夠讓學生去體諒父母,愛父母,再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課》,行文間折射出的韓麥爾先生的那真摯的愛國主義思想,對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無疑是很好的教材。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和研究文章的字詞句篇時,引導學生理解和領悟其中的人物形象及所闡述的道理,就能啟發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懂得是非、美丑、善惡,并依此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
另外,思想教育也可貫穿于語文活動之中。比如舉行演講比賽、辯論會等,對一些問題,在學生自己準備演講稿和辯論材料時,會形成對問題獨到的見解,在思想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會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成熟,從而能夠明辨是非,使思想日臻完善。如針對學生中浪費糧食和水的現象,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使他們了解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因缺糧缺水而掙扎在死亡線上,了解到農民種糧的辛苦和水資源的嚴重缺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節約糧食和水的重要性,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另外,進行中華古詩詞誦讀大賽,會讓學生在體會語言的無窮魅力的同時,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語文的含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能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字,讓學生有所感悟,進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形成自己良好的品德修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好思想教育,我們語文教師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