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教學生機勃勃
若干年來,不少教師習慣按既定的路子進行作文教學,怎樣立意、開頭、破題,如何組織、選用材料,如何結尾等等,講得有板有眼,還讓學生嚴格地按照這一程式寫作,一篇篇眾口一詞、拿腔作調的文章就這樣被如法炮制出來。這種僵化的模式將學生的靈氣磨盡,棱角磨平,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此外,過重的課業負擔擠占了學生太多的時間,使他們讀的書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缺乏對生活的真體驗、真感受,學生寫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實感,沒了靈氣和活力,仿佛褪盡了華美色彩的布匹,令人不屑入目。那么,怎樣才能還作文以勃勃的生機呢?一、建立新的作文教學思維
創新作文和新概念作文都提倡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讓學生寫自己的話,不油滑、不輕浮、不虛無,釋放出充滿熱情、飽含生命的蓬勃張力,這應該成為我們作文教學努力的方向。
二、真誠感受生活,充實源頭活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也脫不了這個理。從生活中來,寫真實的生活,這樣文章才不空洞、不干澀。作為教師,應教會學生去感受生活,教會學生認真過好每一天,注意身邊那些看起來細小瑣碎的事情。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體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樣的寫作才會有生命的脈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從另一個方面來豐富人的生活,它填補了因為時間、地域等限制給人造成的生活空白,因而與寫作密不可分。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指導學生精讀、略讀,培養學生讀名著的習慣。
三、革新作文評價觀念
教師中有過這樣一種觀念:作文永遠得不了一百分,但也不至于不及格。這實際上是教師對作文評價尺度的認識模糊。應該說,作文能夠得一百分,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要盡善盡美、完美無暇,而是說明寫到這個層次,已經符合這個階段所定尺度的最高要求;作文不及格,這也并不意味著就一定乏善可陳、一無是處,而是說明它還達不到這個階段的最低要求。因此,只有明確了尺度,學生才會更有針對性地對待作文。至于具體的評價,不必面面俱到、唯細唯全,過細那是吹毛求疵,過全則會勞心費神,只需抓住一點,切中要害,或鼓勵贊譽,或指明不足。另外,教師要以身作則,寫評語時字要工整,一個標點都不能馬虎,更不能出現錯別字。因為教師的的示范作用,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