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學生的“調侃”
科目:語文
可久中學:羅家政
案例:對《核舟記》進行整體感悟后,我與學生們都不禁為雕刻者高超的技藝所折服,為祖國嘆為觀止的微雕藝術而嘖嘖稱奇。這時,有一個學生高聲嚷起來:“怕是吹牛的喲,我不信,”語帶調侃。這聲音猶如當頭一盆冷水,澆滅了我和學生們正沉浸在贊美氣氛中的激情,全堂哄然。我當時十分光惱,認為該生故意哄堂,于是連譏帶諷地說:“不相信奇跡的人,就是不相信金字塔、萬里長城,乃至飛機上天;這種人不但孤陋寡聞,而且自身能力低下,他自己干不了的事情,他不相信別人干得了。”語畢,該升臉紅,其余訕笑。
分析: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調侃式的接接嘴,岔岔話,與教學的主題不夠融洽。教師視此為異端,對其連譏帶諷,使之在眾目睽睽之下無地自容,看似教師“教學機智”水平高。然而,就是這,一句連譏帶諷,卻深深挫傷了學生的自尊,讓學生在課堂中無地自容。學生是否存心作怪?是否是真正質疑?我下課后沒有與該生交流。細想,這個“調侃”也有點探究味,比如:王叔遠使用上內什么工具?有沒有輔助工具?(諸如放大鏡之類)這樣的微雕作品現在還有沒有?弄清這些問題,恐怕學生對祖國微雕藝術更加堅信不疑,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我意識到,教學需要尊重——包括學生的“調侃”。